◆万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日本的汽车会让行人?为什么日本的司机会尽量不按喇叭?其实这是日本的交通法规、默契的行事准则,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日本人的性格特性等几方面原因促成的。

首先来说说日本交通法对司机按喇叭的规定。日本《道路交通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汽车司机在交叉点、道路转角处、山地路、以及坡路顶端等处,如果看不清这些地方的周围路况或标识,则必须鸣笛。同样,在某些没有规定必须鸣笛的区域如山里转弯多而又看不清前方路况的情况下也必须鸣笛。反之,除去这些被允许的鸣笛区域,则不可鸣笛。但是,在为了防止危险发生的特殊情况下,则可以鸣笛。而如果违反了道路交通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在规定必须鸣笛的区域没有鸣笛,那么,根据道路交通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项第八号之规定,违规者有可能被处以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约2500元)以下的罚款;而如果在不允许鸣笛的地方鸣笛了,那么,根据道路交通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项第六号之规定,则有可能被处以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约1000元)以下的罚款。同样,日本道路交通法也明确规定了如果汽车没有让行人,比如有人横过马路,但汽车抢道没有让行人先过,那么,汽车驾驶员有可能被处以3个月以下的惩戒外加5万日元以下的罚金。

除去这些法律规定外,也有一些鸣笛是由人们达成的默契而形成的规矩,比如在与相识的人错车时轻轻鸣一下笛打个招呼;当有人给自己让了路时为表示谢意轻按一下喇叭;信号灯变绿了,但前车还是停止不动,这时,为了提醒前车按一下笛等等。虽然如此,但由于鸣笛的声音毕竟能唤起周围的注意,刺激人的神经,从而引起其他人的不快感,因此,如果遇到较真儿的人而被投诉的话,轮到倒霉,也有可能被以违反道路交通法为名而遭到投诉,最终被处以教育、罚款等处罚。

同理,汽车在路上行驶中如果没有给行人让道,一旦被投诉的話,根据交通法的规定和人们形成的汽车必须让行人的默契、规矩,那么,驾驶员同样有遭到被训诫、罚款的后果,严重者造成哪怕是轻微事故,甚至都有被拘留、吊销驾照的可能性。

其实,除去法律规定和形成的规矩使得日本人遵纪守则的礼让行人、不按喇叭之外,日本人那已经深入骨髓的不给人添麻烦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潜意识也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鸣笛的作用首先就是刺激了他人的神经并强制的唤起了他人的注意,这个他人包括其他司机和路上的所有行人,而这种对神经的刺激首先就会给人带来不快感,甚至还可能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诱因。因为人的本能使得人在听见鸣笛的那一瞬间,注意力就会朝向鸣笛的方向,而往往很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一瞬间的,而带来的很有可能就是流血,乃至人身危险……因此,日本道路交通法虽然规定了在某些区域和特殊情况下可以鸣笛,但同时又强调把不鸣笛作为驾驶员的需遵守的基本规则。

综上,固然有法律,规矩在约束着日本司机的行为,但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自古而今日本人养成的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行事规范也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素质这一块更不用说了……(作者系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