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 见习记者 李思)“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砂坑,经过因地制宜改造,聚沙成岛,聚水成湖,形成了这片水域。”6月20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陕西省西安市西安湖,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宜军介绍了这里的生态修复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湖。主办方供图

西安湖位于西安城市段渭河南岸,是利用砂坑改造成的湖泊湿地公园,总面积3000亩,生态水面面积1500亩,是西安最大的再生水湖泊。 2016年,西安湖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当地新建亲水环湖步道6.69公里、引水管道3.6公里、节点广场等基础设施,并通过引水管道,每天从草滩污水厂为湖区补水约2万至7万立方米 。

“(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MBR工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除了为西安湖补充用水,也用作渭河生态林带灌溉用水、冲洗水用水等,实现污水资源的再利用。”王宜军说。

为进一步改善西安湖水质,当地还在湖区种植水葱、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放流锦鲫、锦鲤、鲢鱼等鱼种。水生态系统的构建,让“中水”在湖区内得到二次净化。

西安湖的建成改善了渭河城市段滩区生态环境,与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芦苇湿地融为一体,构成生态、休闲、观水、看绿的整体功能,也被誉为“化污水为清流,注湖泊而生美景”的水生态修复典范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0日,工作人员正在西安湖进行杂物清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宋莉/摄

从小在渭河边长大的陈旭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如今,他成为保护这片水域环境的一名清洁员。“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平时主要负责西安湖这片水的环境卫生。”陈旭说。

西安湖的“蝶变”也是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小缩影。西安市水务建设与发展中心主任王团伟表示,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关注渭河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要坚持“宜滩则滩、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

“未来(我们)计划 加快数字孪生渭河建设,全面提升渭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王团伟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