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5日,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全国各地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个人非法持有枪支的收缴行动!

此信息一出,山东莱芜的公安部门便收到消息,说有一位姓滕的老人家中有两把手枪。于是公安部门便来到老人家中,想要将枪支进行收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缴枪支

公安人员对老人说:“老爷子,听说您家里有枪,现在国家对枪支进行严格管理,不允许个人非法持有枪支的。如果您家里真的有枪的话,请交给我们,希望您可以配合我们的工作。”

听完此话的老人先是一愣,后又不紧不慢的从屋里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赫然躺着两支锃亮的驳壳枪,除此之外,还有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支驳壳枪和一把匕首

接着,老人拿出了一张珍藏了多年的“黄纸”,而公安人员在看完那张纸后,不仅没有没收枪支,反而跟老人道歉!

这个拥有双枪的老人是谁?他的枪支究竟是哪儿得来的?那张“黄纸”上究竟是什么,竟让公安人员连连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枪老人——滕西远

于是在公安人员的注视下,老人将往事缓缓说起。

老人名叫滕西远,1925年出生于山东莱芜县的一个小山村,家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

年幼的时候,由于父母去世得早,没有生活来源,生活过得很是艰难。而两个哥哥因为早早地加入了红军队伍的缘故,所以养活弟弟的重任就落到了他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西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年幼的滕西远看到家乡沦陷,百姓们流离失所。

看到日本鬼子在村里扫荡,将村民家中洗劫一空,并将他们直接残害,然后将他们的尸体连同房屋一起烧毁。滕西远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和哥哥们一样,参军打鬼子,保卫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沟桥事变

于是在13岁那年,滕西远加入了莱东县大队。当时刚进入队伍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还小,并不打算收他。

但小小年纪的滕西远却说:“我的两个哥哥也是在年纪不大的时候,进入了队伍,我也要向他们那样,多打鬼子,保卫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八路

当时的县大队政委刘子正见滕西远参军的心思很坚定,便让他加入了队伍。因为长期的私下逃亡,营养不良,滕西远看上去特别瘦弱,加上他长得也黑,于是大家都叫他“滕黑子”。

他虽然年纪小,但十分机灵。他经常将自己的身上弄得脏兮兮的,看起来就像个小乞丐,他知道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怀疑他,他才能更好地帮助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小乞丐

1940年的一天,日军正在疯狂地扫荡村庄。在汉奸的通风报信下,他们也到八路军的各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一队就是来滕西远所在的部队。

当时滕西远和战友们正在执行任务,由于汉奸的带领,刚一进村子,两名战友就被抓了。而独自一人的滕西远也陷入了被包围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扫荡村庄

可他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他利用自己在地形和对村子的熟悉上,在敌军还未进门的时候,他就从院里的围墙上翻了出去。

在逃跑途中遇到了两位未被抓到的战友,一行三人在躲藏时碰到了一个出来探查的敌军。三人一合计,决定要将他们打个出其不意。滕西远想:“我们老百姓为什么要受到日军的宰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

于是滕西远在确定敌军落单之后,他和战友使了个眼色,然后毫不犹豫地翻下墙头,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了敌军的脖子上,瞬间将他掀翻在地。

而两位战友则是在背后按住了他的胳膊和腿,让他动弹不得。随即滕西远从腰间拔出匕首,狠狠地扎在敌军的脖颈之处,顿时,热血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住一名落单的鬼子

滕西远因此有了些小名气,战士们都对他刮目相看,战士们也在这件事情上看出了滕西远的成长,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因为那次事件导致据点被毁,他们只能向前寻找队伍,最终来到了八路军第四支队,当时的司令员是廖容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令廖容标

同年夏天,敌军在杨家横一带与我军进行了一次交锋。在那里,敌军先一步占据有利地势,并用精良的武器向我军发起进攻,但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也与敌军打的一时分不出胜负。

但正在这时,滕西远一眼就看见了敌军的旗手,向着旗手按下了扳机,敌军顿时乱了阵脚,没了领头的指挥,敌军的队伍顿时失去了重心。而我军正是在这档口,向敌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家横战役

滕西远的这一行为也暴露了自己,敌军的目标很快地转向了他,由于距离很近,所以他很快就被围攻了。此时的滕西远枪里已经没有了子弹,但他无所畏惧,子弹没有了,但他有刺刀。

于是他只能和敌军近身搏斗,在和敌军纠缠的过程中,他被敌军用刺刀刺穿了手臂,而他也将匕首刺进了敌军的喉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敌军近身搏斗

最终在这次战斗中,滕西远活了下来,整场战斗下来,年仅15岁的滕西远足足杀死了6名日军。这一次,滕西远一战成名,而且在表彰大会上,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枚一等功勋章,由司令廖容标亲自为他颁发,还送给他了一把匣子枪。

在会上,廖司令夸奖他:“你这小滕黑子打鬼子真行!”从此,这把枪就陪他走过了风风雨雨,成了他最坚实的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等功勋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滕西远和战士们都十分开心。以为战争结束了,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了。结果没想到的是,外敌走了,国内又有矛盾了。为了全国的解放,战士们再次走向战场,同国民党展开战斗。

这时的滕西远虽然才二十来岁,但已经是部队的老人了,由于他作战经验丰富,于是在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七纵炮兵连当上了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西远

一天,他和战友像平时一样在山中查哨,忽然发现有一个200人的国民党队伍向这边走来,而此时我军主力军距离此地还有半小时的距离。

看他们的装备十分精良,并且还有迫击炮,而自己这边加起来也仅有3颗手榴弹,一支步枪和一支手枪。如果回去叫援兵再来时,这些人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仅凭这几人奋力抵抗,结果也是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装备

于是滕西远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先是在敌人到达山沟的时候,往下扔了一颗手榴弹,并且大声地朝着敌军喊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现在放下武器,可保你们不死!”边说边朝天上开了一枪

而此时天色已晚,敌军也不清楚山坡上到底有多少解放军,另外的一声枪响也让敌人面面相觑,慌了阵脚。敌军真的以为自己落到了我们的包围圈,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我军战士正是听到了枪声,急忙派着队伍前来支援,最终将国民党这一小队全部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小队

粟裕将军听说了此事,夸赞滕西远有勇有谋,并亲自给他颁发了又一枚一等功勋章,并在国民党部队中缴获的一把全新的驳壳枪赠与了他。

就这样,滕西远成了双枪战士,在战场上的他更是所向披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驳壳枪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入朝作战,战争一度打到我国边界,说是攻打朝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只是拿朝鲜做跳板,真正的目的是向中国开炮。

于是在这一年,朝鲜向我们求援时,中国很快地就组织起了志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

滕西远听说后,毫不犹豫地就跟着大部队出发了。到了朝鲜战场才发现面临的问题更严峻,这里的环境更为恶劣。美国大兵的武器更为精良,吃的是大米饭,而我国则是小米加步枪。

美军地上跑的是坦克,而我们的军人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前进。很多战士因为寒冷饥饿而死亡,而滕西远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时的环境

一次,领导给他安排了个任务,前往马坪村迎敌。而他们却在前进的道路上遇见了敌军,敌军的坦克挡住了部队的去路。但前方的军队等着救援,清除路障刻不容缓,这该怎么办呢?

于是滕西远作为炮兵连得连长,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炸药包将坦克引爆。在天色昏暗的时候,他带着八斤重的炸药包出发了,匍匐前进,不一会儿就摸到了坦克边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着炸药包的战士

他躲在沟渠附近,正好在敌军的视野之外。当敌军发现他时,已经晚了,坦克已经被引爆了,而滕西远也被炸晕了。

滕西远由此成了爆破英雄,而他的额头上还有着一个因炸伤而留下的疤。因为炸掉了坦克,滕西远拿到了人生中第三枚一等功,为自己的军旅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西远和老伴儿

抗美援朝结束后,滕西远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过起了平淡又朴实的生活。他没有向旁人说过自己在战场的丰功伟绩,他只是教育自己的儿女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1982年,50多岁的滕西远深知个人持有枪支的危害,但这是陪了他一辈子的“老伙计”,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滕西远

于是他主动找到部队,把两支枪和军功章拿给他们看,并且特意让部队给他开具了持枪证明,而且这两把枪已经做过了处理,是开不了火的“哑巴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枪证

公安人员们听完老人的讲述,深知这两把枪对于老人而言的意义,于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没有收走这两把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着军装的滕西远

而滕西远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优秀,为全省广大党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同时我们应铭记历史,致敬这些抗战英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