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渭县碧玉镇以“药材种植求突破”为目标,坚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两手抓,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盛夏时节,走进通渭县碧玉镇牛洛村的黄芪育苗示范基地,嫩绿的黄芪幼苗长势良好、生机勃勃,前些日子,农民完成了放苗,现在正在给药苗浇水、施肥、除草,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今年,示范基地第一年运行,实施机械化培育110亩的黄芪苗,2个人一台农用机车一天至少能在川地育苗15亩,机械化种植可以将种子、地膜、化肥一次性精准的扬到地里,克服了以前纯人力劳作时苗子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人力成本高、出苗不均匀等缺陷。

这也是牛洛村当地的第一个黄芪育苗基地,以前,药农想种植黄芪,只能跑到内蒙、岷县去收购苗子,买来的苗子掺土量大,而且是冬苗,品质不如春苗。

与冬苗相比,基地种植的春苗更健壮、更新鲜,农民采挖本地的黄芪春苗移栽,可以有效降低从内蒙赤峰、甘肃岷县调苗的成本,从源头上确保黄芪种子的质量,极大提高黄芪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基地从4月份开始整地,5月份开始育苗、种植,碧玉镇牛洛村川口社村民何腊巧从5月下旬就在基地里务工,6月初开始放苗,“一天一百块钱,从早上七点干到晚上七点下班。”何腊巧说。育苗基地让她们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最近每天都是十几二十个人在地里面务工,都是附近的村民,年龄最大有七十岁的,对附近的老百姓的劳动要求不是很高。我们用工量比较大,这段时间一直在抓紧播种,在6月中旬之前要完工。”通渭县碧玉镇牛洛村黄芪育苗示范基地负责人汪俊说。

今年,碧玉镇以建设“83321+X”产业发展工程为目标,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推进的思路,新栽植黄芪8000亩,育苗500亩,同时在持续深化中药材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径上倾斜政策、下足功夫,让中药材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2024年,我们南岔村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坡改梯项目,共种植黄芪1500亩,其中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1130亩。在具体工作中,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衔接汇报,先后为村里协调帮扶价值17000元的犁铧机1部,黄芪复合肥80袋,价值1万元,尽心尽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预计今年黄芪产业总收入达到450万元。”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广播部副主任、南岔村第一书记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魏盛轩说。

近年来,碧玉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带动中药材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基地化稳步推进,实现了从“土里刨金”向“特色生金”的转变,为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渠道。

(来源:通渭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