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6月20日,一场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北京出版集团将向沙特阿拉伯王国马达里克出版社输出《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长城史话》两部图书的阿拉伯文版权。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沙特阿拉伯王国展区工作人员还邀请现场读者共同品尝沙特美食,体验沙特香料文化。

这样的签约仪式,近日“组团”亮相。6月19日~23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沙特阿拉伯王国担任主宾国。本届图博会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现场参展。

与去年相比,今年书展新增15个参展国家,包括孟加拉国、菲律宾、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尼日利亚等;海外展商数量达1050家,较去年增加150家,占展商总数的65.6%。图博会的国内展商达550家,集中展示近几年出版的精品力作和“走出去”重点图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中华传统文化类的图书已经成为“走出去”的重点,受到海外出版商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办方供图

故宫依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地标

6月19日下午,来自英国、意大利、斯洛伐克、土耳其、阿联酋、印度、巴西、阿根廷、卢旺达、乌干达的出版商代表团,“组团”到访北京展区,在版权输出展台前纷纷驻足,感受着来自中华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英文版、意大利文版,《从紫禁城到故宫》日文版、阿拉伯文版,《乡土中国》马来文版、阿拉伯文版、哈萨克文版等丰富多样的图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展区。主办方供图

中国书店展出《王羲之法帖全集》《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等图书。一位外国客商拿起装帧精美的图书,激动地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赞叹道:“这真是一部瑰宝,我要把它带回我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记者注意到,故宫等最经典的“中国印象”,依然是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旗舰。

马达里克出版社总经理萨拉-赞说:“紫禁城和长城,是中国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也是沙特人民十分喜爱的中国文化地标。希望本次签约的两部作品阿拉伯文版的推出,可以让沙特读者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6月20日,新书《不一样的故宫》在图博会上举办了海外版权推介会。该书由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与《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李少白联手打造,以图文形式展现故宫的多重身份和历史底蕴,其中收录了故宫大修前、未开放区域的珍贵照片。

京版梅尔杜蒙公司总经理、总编辑黄雯雯透露,该书已获得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商的关注,未来将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一样的故宫》。主办方供图

在世界舞台发出学术的声音

随着通识类的图书“走出去”渐成规模,学术类的图书也正在迈出可喜的脚步。

《法律与文学:以中国戏剧为材料》是我国著名法学家苏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首创性地走入法律与中华传统文学的交叠地带,在对中国传统戏剧文本的精细分析中,冷静考察其所反映的诸如复仇、清官、严格责任、正义等法学主题。

在该书的英文版、德文版译介交流会上,三联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三联书店对中国学者在中国历史、考古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代表性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和经典著作作重点推介,并合作推出英文德文法文等多语种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与文学:以中国戏剧为材料》英文版、德文版译介交流会。主办方供图

《长江文化史》是“长江专门史丛书”(第一辑)中的扛鼎之作,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徐吉军主编,从全新的角度系统阐述长江文化的独特风貌,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直迄当代,悠悠一百余万年,不啻于半部中国通史。

长江出版社与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达成出版该书英文版的合作意向。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法语主编葛妮说:“此次合作,是柯林斯出版集团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步,不仅标志着《长江文化史》将以英文版的形式面向全球读者,也象征着中文和英语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文化史》签约仪式。主办方供图

诗歌与文学“出海”,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汇合

阿拉伯语读者也能跟着音乐学习中华古诗词了。由中译出版社推出的《用音乐学古诗》一套两册,包括小学分册(1-6年级)和初中分册(6-9年级),内容涵盖了义务教育小学及初中语文教科书必背古诗词190余首。本书英文版从创作开始就由“中外合力”,中国翻译家许渊冲亲译诗词译文,诵读者为来自美国的大卫·德雷克福特。

在6月19日举办的阿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上,埃及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古诗词,更是浓缩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与广博思想,诗词中反映出的情感与思考打破了跨文化传播的壁垒,“用中国叙事讲述中国式浪漫,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独一无二的方式,我们很期待其阿拉伯语版的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音乐学古诗》。主办方供图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艘名为“黑石号”的沉船被世人发现,船上打捞出的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的57500余件瓷器都是长沙彩瓷,震惊世界。长沙彩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由一片被历史封存千年的瓷片悄然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瓷帆影》。主办方供图

作家纪红建以贯穿中西的视角,依托行走、探寻、考古、历史讲述及史料记载,探秘中国制造远销海外的文化和经济因素。他的作品《彩瓷帆影》正是描绘了中西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历史图景。纪红建说,他书写着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连接”。一千余年前的瓷器,与我们当下有什么关系?对我们能有什么启示?

目前,该书的版权已被输出到斯里兰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一如当年的中国瓷器,历史流转和现实经纬在这里汇合成一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