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子说一点

最近国际社会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

美国彭博社著名专栏作家,David Fickling,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结论是:

中国新能源正在势不可挡地崛起,即将进一步颠覆全球能源格局

我看了这位作家之前的研究报告,并非亲中派,研究偏学术很权威,在欧美读者众多,所以这个言论出来后,引起大量欧美人不满,大体是:

美国专家是被中国绑架了吗?怎么开始替中国说好话了……

但很多欧美人也承认,看过David Fickling的报告后,不得不对中国新能源刮目相看,甚至感觉到震撼。

报告的主要内容,对比了石油巨头“七姐妹”和中国新能源“七子”,计算两者利用能源所产生的能量,对世界经济起到的作用。

石油巨头“七姐妹”,是指老牌西方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道达尔能源、康菲石油、埃尼。 中国七家太阳能公司是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

石油作为传统能源之首,虽然过去统治全球几百年,但转化效率却非常低——从油井中挖出提炼、燃烧发电,只有约四分之一能转化为有用的电力,剩下都转化为没用的噪音和热能浪费了。

估算太阳能公司与石油公司产品一年能转换的有效能源,得到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石油公司仍然领先,但是通威等公司一年生产的能源,已经能和大型石油公司相比了。

但是这种比较不公平,因为石油公司挖出来的油不可再生,储量挖完了就没了。太阳能公司的“储量”,可以根据其产能乘以7.5进行估算。这样就得到了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明太阳能公司的能源生产潜力,与石油公司的储能对比,已经领先了不少。

但这种比较仍然不公平,因为太阳能公司生产的光伏板可以工作约25年,每年都在发电。而石油公司挖的油,几个月就烧没了。再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就得到了最终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ickling最后表示,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煤炭资源丰富的英国、德国和美国崛起以来,控制着能源上游的国家几乎一直都是每个世纪的霸主。

在20世纪的下半段,原油的崛起给俄罗斯和中东带来了力量和财富,同时也延长了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

而也正是基于此,“石油美元”成为了支撑美元全球大循环及美元霸权的重要商品支柱。

但如今,“中国新能源七子”在21世纪的能源体系中的影响力,可能已经比主导20世纪的“欧美石油七姊妹”还要大。

这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

其实聪明人都知道,未来比的就是能源,中国发展新能源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还对旧有的能源秩序,进行不可逆转的颠覆。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继续发展,全球石油地位不保,当各国纷纷加码购买中国新能源设备时,也会影响经济秩序的排列。

所以今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在封锁中国的新能源。

前几天法国总理还在欧盟大会上表示,一定要禁止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我们不能像之前那样,放任中国光伏产业进入欧洲,垄断欧洲。

可惜,觉悟得太晚了。

其实最早提出“碳中和”的是欧美。

欧美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升级,所以要控制对石油的使用,也就是排碳限制,如果超过额度,就要向欧美买额度,这样他们就可以躺着赚钱。

在他们的理解中,人类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是不可能的,技术上无法突破,就连西方科学都达不到,更何况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万万没想到,中国却不按套路出台,一股脑押注新能源,大力补贴新能源,甚至把“碳中和”作为国家最高战略。

更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年的工业积累,竟然让中国实现了绝对的能源自由,并且深刻改变了未来一个世纪的全球能源供应形式与格局。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来到了0.5-0.9元/W,10MW风机价格来到1元1W,光伏EPC1800元1KW,风电EPC2300元1KW,而且都已经在三北沙戈荒大基地实现。

三北风能丰富地区,风电成本多少?

0.03元!

算上运营成本和贷款利息等等所有成本,最终风电成本能控制在8分到1毛左右。

而光伏行业,绝对电力成本也低于1毛钱。

目前新能源电力已经重点投入到工业生产,从制氢,到甲醇、氨气、氮肥、航空煤油、乙烯、甲苯……

前段时间去内蒙出差,朋友说,今年国家又要投资3200亿做新能源重大项目投资,比如华电6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2025年投入运营,建成后,预计年发电14亿千瓦时,每年节省标煤42万吨,减碳116万吨……

目前重点攻克的是运输和储能。很多地方都开始搞重力储能,你看到那种四五十层的高楼,又高又宽又长,不知道干嘛用的,一定是为了储能。

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化效应发展,未来十年,我们能看到,什么叫做绝对的能源自由。尤其大规模工业化万吨制氢,简直就是大工业时代的浪漫主义。

未来量大管饱的电力能源,根本用不完,尤其在AI时代到来之后,将成为庞大的算力基础,将文明抬升倒另外一个高度,具有跨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