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直低调写作几十年的莫言,在2011年终于获得了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在莫言登上名声顶峰的同时,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也跟着沾了光。

2005年,北京一位姓侯的工程师,酒后随意注册了一个叫“莫言醉”的白酒商标。或许他也没想到六年后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醉”商标价值暴涨,先是有人出到600万元,最后以税后1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家酒企买走。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工程师走了狗屎运,随便注册一个商标就能赚1000万,诺贝尔文学奖才700万,他比莫言本人赚的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实可能出乎你意料,这个商标卖1000万的商业价值被大大低估了,至少值一个亿!

为什么这么说呢?

都知道这个莫言醉,是沾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光。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作家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概率很小,毕竟这么多年除了一些他国籍华裔外,中国籍的莫言是第一人。

这倒不是说接下来我们没有更好的作家和作品出现,而是和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一样,诺贝尔奖属于外国奖项,比如背景、评判标准等原因,中国作家和作品即便写得再出色,也很难入他们法眼。

所以“莫言醉”就显得极为珍贵,也是价值不止1000万的原因。没办法,莫言只有一个,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目前也只有一个,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稀缺性”。

同样,资源也具有----

稀缺性

现在整个世界资源的消耗量惊人,但绝大数资源又属于不可再生,所以人类已进入“资源为王”的时代。

比如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发现和与水平钻井技术的突破,让世界对美国刮目相看,很多唱衰美国经济的专家又开始看好美国经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80年美国就颁布《物资和矿物原料国家政策、调查和开采法》,强调确保国家有足够的矿物原料。其实美国的矿藏资源很多,什么钼、硼、天然碱、煤等储量世界第一,但美国依旧马不停地大量买买买,来作为战略储备。

美国还鼓励本土矿企开发海洋矿产,专门成立了肯奈科特、斯契尔、因科、洛奇德四家财团公司,开发太平洋东部的锰结核,抢挖了几十亿吨。

除了美国,英、德、法、日本等国家也舍不得挖本国资源,都留着搞战略储备,同时积极跑到海外去抢各类资源。

尤其是日本,为搞到资源费尽脑筋,什么勘查、购买、参股。另外日本政府也肯舍得花血本,直接提供资金和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日企跨国经营。那么我们中国呢?

中国现状

小学课本里经常提到我国“地大物博”,其实这个叫法早就名不符实了。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确很多,目前世界上现有的200多种我国就找到了171种,但资源种类多并不代表资源丰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吃资源量贼大,消耗的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有些矿产基本被挖空了。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越来越多,2013年时已经有69个。

云南个旧,20世纪50年代因矿产锡风生水起,不过刚到90年代这个“中国锡都”就垮掉了——矿藏耗尽,留下满目疮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资源消耗多,对外依赖度很高。比如大家熟悉的石油。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那时对外依存度只有6%,2012年达到56.6%,到2020年数字变成73.54%了。问题是---

到外国买也没那么轻松

不但中国缺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缺,都抢着买。比如印度,在非洲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尴尬的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资源买家,在价格谈判上却没有话语权,意味着我们基本“买啥啥贵”。

比如铁矿石。铁矿石是钢材的主要原材料,中国每年要建设十几亿平米商品房、十几万亿元规模的铁公基,这些基建都需要大量的铁矿石。所以中国每年要进口超过10亿吨铁矿石。

2020年全球的铁矿石进口16.58亿吨,其中我国进口就达11.701亿吨,占全球的70.57%。但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淡水河谷(巴西)、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和力拓(澳大利亚),他们垄断着全球70%的生产能力与贸易量,在铁矿石市场说一不二,基本上他们喊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2008年我国钢铁全行业亏损,主要原因就是铁矿石成本太高。当年进口总量是4.4亿吨,因为价格多支付了1800亿元,行业利润只有800亿元,大头被人家赚了。

我们不是没反击过。

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三大铁矿石巨头谈判。中钢协谈判态度强硬,矿石价格必须要降40%,达到2007年价格水平。但三大巨头不屑一顾,根本没正眼看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漫长的拉锯战,中钢协才发布了一个可怜的结果——

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企业FMG公司签了为期半年的协议价,粉矿下降35.02%,块矿下降50.42%;而和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的谈判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FMG公司35%的降价也只是捞回了一点面子,不至于败得太难看。

然而,高价买别人家的同时---

自己的资源在贱卖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个烂泥沟金矿,探明储量150吨。2003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联合成立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

大跌眼镜的是,拥有全部矿产资源的中方仅占15%的股份,而澳方以“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开发资金方的身份占85%的股份。这种“奇葩”的股份比例现在荣幸地被当作“傻瓜案例”。

还没完,当地政府对外资政策相当优惠,动不动免去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一些水土流失治理费和补偿费基本免交或象征性征收,金矿几乎就是白白送给了人家!

不光烂泥沟金矿,还有辽宁营口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也是世界级金矿,探明储量分别为300吨和400吨。但这些金矿已经成了加拿大两家公司的“私有财产”,控股比例分别高达79%、90%。

当年签“傻瓜案例”的当事人,现在可能也后悔地撞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稀土,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是制造高科技武器、电子、激光的必备元素。简单讲就是离了它工业根本玩不转。

一些稀土资源少的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为了促护木国的稀土资源基本限制或停止本国开发,中国却在大量贱卖。

从1990年开始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价格只有最初的64%。一旦这些稀缺资源被滥采殆尽,将来再节衣缩食就晚了。

这东西完全靠进口就成了别人制衡我们的手段,那就不只是经济问题了,而是国家安全问题。

没有危言耸听,目前中国最大的短板就是资源。

比如前面说的石油,我们对外依赖度超过70%,其中一大半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从中东进口;中国铁矿石对外依赖度超过90%。如果中美爆发全面军事冲突,美国有能力也一定会切断中东石油和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供应的。

美欧日韩还会切断芯片供应(这个已经提前实施了);封锁马六甲海峡,掐断我国能源通道。

怎么办?

出手了先对自己开刀!

你没看错。我国的能源不光消耗高,效能也很低,单位GDP的资源消耗比西方国家高出3~4倍。

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资源干预过多,比如价格控制、向国企倾斜等。

人为定价很容易导致市场的调节功能失效,关键是那些不愁能源供应的国 企老爷们,没有竞争压力安于现状,在技术提高上少有作为。这个不用举例子了,现实中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资源开采环节,又出现了截然相反的问题。

按照规定,央企开发资源的大部分税收要上缴中央,出于利益考虑,地方政府更愿意让本地企业去挖矿。

但这些地方企业规模小,专业开采能力低,加上矿产所有权、经营权、行政权混乱。一些小企业即使拿到开采权,说不定哪天被“上交”了,所以他们会赶时间“吃肥丢瘦”地滥挖。一些储量大、预测能开采上百年的煤矿,往往三四十年就废弃了。

好在国家开始重视了。

从2000年后,先后出台了包括鼓励大型矿山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技改中小型非煤矿山企业、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等等在内的一些政策;通过提高生产规模、安全生产、环保能耗及产品质量等准入条件,阻止产能盲目扩张;通过设定配额控制一些矿产开采,打击滥采乱挖现象等措施。

出口管制!

我国开始对一些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管制。比如中国稀土集团由国资委直接监管,体现的就是这种思路;不能再走“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换市场”的老路了。

早在十几年前,我国逐步减少稀土出口就让不少稀土进口国恼火。2012年美国、欧盟和日本还告到了世贸组织,我们没鸟他们。

现在世界稀土行业的现状是,轻稀土很多国家很多都有,但最重要的重稀土基本上只有中国有;再就是查了查数据,2023年6月中国稀土出口量5008.9吨,而8月份中国进口稀土总量为1.267万吨,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

您也没看错,中国现在基本是稀土矿的净进口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中国在稀土冶炼这块几乎是垄断,我们持有的稀土冶炼相关专利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他国家如果想自己搞冶炼能力,不仅要面临产业链问题,也会面临专利封锁问题。

美国从2011年开始就喊着要恢复国内稀土生产,应对所谓国家安全威胁,开矿的钱是美国能源部投的,结果折腾了八年后只有开采能力没有冶炼能力。美国唯一还在运行的矿加州Mountain Pass,采出来的稀土还要运到中国来冶炼.....

还有,从2023年8月1日起,中国对生产半导体所需的关键材料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

这既是对美西方在半导体、芯片行业对我国管制出口的反制,也是保护我们珍贵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消息一出,美欧日韩等慌了一批。

锗是稀有金属,这东西比稀土还珍贵,而镓更是有芯片“维生素”的称号。在半导体领域,这两种材料是28纳米及以下提升良率的关键材料。目前中国生产占全球95%,如果想找第二家也有,就是俄罗斯,每年出口仅仅13吨,第三名还好是乌克兰,不过主要产地在俄占领区......

重点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氧化铝产能和拥有全球最完善的镓提取技术。

反观西方国家,单独修建大规模氧化铝生产线不现实。因为铝产业是一个长链条产业,必须拥有供应充足且廉价的能源、自身规模庞大的统一大市场,足够的技术和熟练的工人等等才有可能能玩下去。退一万步即便等你建成了,我们转换成一向喜欢白菜价销售,看看还有几家能撑住?

所以,这东西看起来是资源,实际上是工业生产力。

另外,我们保护资源当然也包括那些争议、冲突的地区,比如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南海”和“钓鱼岛”。

尤其是钓鱼岛,我们不能再手软了!之前一直属于日本实际控制,我们仅限于口头维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日本政府搞购岛事件,想通过国有化实现对钓鱼岛进一步的实控。

当时日首相安倍晋三称:“中国是不敢动用武力‘攻占’钓鱼岛的,那样做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在最近的黄岩岛问题上,中国就没有动用武力。”事实真的如他预料的那样一厢情愿?

我们很快用行动打脸了安倍晋三。

2012年9月14日,中国动用6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巡航。18日,13艘中国公务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与日本海保厅船只对峙。19日,中方在钓鱼岛海域的执法船只增加到了16艘,同时出现大批中国渔船,密密麻麻地驶向钓鱼岛。

2012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修正案。法案明确将钓鱼岛作为《日美保安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就等你升级到军事层面!2013年4月17日,中国海军170“兰州”号导弹驱逐舰、572“衡水”号护卫舰穿越宫古海峡,进入钓鱼岛海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号驱逐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紧急出动P-3C反潜巡逻机对中国军舰进行跟踪和监视,中国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和“衡水”号护卫舰没吊它,继续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2013年1月10日,中国出动有歼-7、歼-10等十几架战斗机飞近钓鱼岛附近。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出动F-15战斗机实施空中监视;同时,中国3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环绕岛航行5个多小时。

接下来中方继续巡航,一直没停止,日保安厅疲惫不堪……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鱼岛附近相关空域。自此以后,中方执法船、战机对钓鱼岛巡航已经实现常态化。若日方有个别孙子来登岛,会享受到我执法船、军舰的拦截、撞击待遇。谁实际控制钓鱼岛,显而易见。

还有中国南海。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南海蕴藏的石油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堪称第二个“波斯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中国为南海争端提出的一个留有余地的方案,也是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底线。

然而在作出最大让步的情况下,南海国家却以为我们软弱好欺负,纷纷得寸进尺在南海哄抢,掠夺大量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在南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

越南依靠对南海石油的开采,一跃从贫油国成为石油出门国,文莱靠南海资源直接成为土豪国家。既然已经失去了先机,就应该尽快止损,在资源保护上要“狠”一些。

现在,我们在南海通过吹填有了华阳礁、美济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永暑礁,加上西沙的永兴岛一共8个岛!

我们拥有的陆地面积,军事基地、海空军实力等对周边势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比如2017、2019年在万安滩事件二十多年后,越南再次进入万安滩勘探石油,结果被中方的公务船只直接驱赶。

今年越南又想在万安滩架设钻井平台,中国直接出动了5901号海警船。

虽然叫海警船,但排水量12000吨,和055大驱一个级别;装备76mm舰炮,配有停机坪,搭载直8型直升机,战力相当强悍。对越南执法船来说不仅压迫感十足,还被水炮呲了个够,最终狼狈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绝对实力背书下,保护南海资源明显轻松了。

当然,不能仅限于自己一亩三分地,也要进行----

全球布局!

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拓宽资源采购渠道,比如开始布局非洲。

非洲矿产储量占到全球的2/3,铂占全球储量的91%,铀矿占72%,金刚石(钻石)占47%,金矿占18%;现在中国海外矿业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就是非洲,投资项目主要有铜、铝、钻石、金、铀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洲还是全球第五大石油产区,我们仅在苏丹就获得了一份70亿桶石油的开采权,200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占比超过了30%,大大减少了对波斯湾的依赖。

另外,我们还获得了在西非几内亚西芒杜赤铁矿的开发权,储量高达50亿吨,质量丝毫不低于澳大利亚与巴西的矿床。现在中国在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已经投产,铁矿石已经陆续运往中国,预计2025年至少能达到8千万到1亿吨!大大缓解了铁矿石之困!

另外,石油进口多元化!

截至今年2月份,中国原油进口规模最大的前十个国家是:俄罗斯、沙特、伊拉克、阿曼、巴西、阿联酋、马来西亚、安哥拉、科威特和刚果(布)。可以看出来,除了中东外,还有俄罗斯,南美洲,非洲等地区。

另外,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金额高达35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来一旦有变,俄罗斯与中亚不仅只是我们的战略后方,更是我们能源安全的保障。

马六甲海峡!

以前规划通过缅甸的皎漂港口和巴铁的瓜达尔港,可以缓解一部分马六甲之困。但缺点是,缅甸政局不稳定,存在潜在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巴铁关系相对稳定,但即便投入运营开足马力运输,一年也就几千万吨;中国每年进口石油量是5亿吨,不仅成本高,而且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经过我们对南海岛礁吹填后,我军依托南沙岛和西沙群岛上的包括机场、军港、雷达站等在内的大型军事基地,对南海实现了从空中到水下的全面覆盖,完成了对整个南海的实际控制。

不仅如此,依靠南海上的这些战略支撑点,如果需要能直接对南海周边国家,甚至对美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军舰发起攻击。

比如我们的歼16战机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如果从美济礁出发,可以直接杀到马六甲上空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我们的轰6K,如果挂载空射巡航导弹,让我军拥有了对所有南海周边国家纵深打击能力,这些国家没有一寸土地是安全的。

在这个情况下,谁再敢我们卡脖子,就意味着被无差别地攻击;在强大军事力量加持下,马六甲海峡之困同样得到大大地缓解!

另外,为了代替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还要发展新能源产业。

比如我国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关于这方面的公开资料很多,我就不展开了。

文末送出一个----小福利。

2013年,华尔街投资客认为中国出了一个大笑话。那年黄金价格大跌,中国大妈们开始横扫金店,华尔街狼狈败下阵来,连高盛都停止做空。

不过一些投资机构分析的有鼻子有眼:“美元进入长期的升值通道是大概率事件,黄金未来会大跌,中国大妈被套牢了。”事实如此吗?

从资源的稀缺性上分析,黄金仍会上涨。

目前世界上80%的黄金已经被开采,剩余的20%只够再开采几十年。货币供应量会一直增加,但是黄金的供应量却只能增长20%、以后不会再有。

所以稀缺性的资源远比银行里的存款数字、一沓一沓钞票更踏实,大家懂我的意思了吧!

发我的公众号:点评校尉。喜欢写有深度的精品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