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糖尿病

药物是我们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你知道吗,有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导致“药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哪些药物有这些不良作用、这些药物还能继续使用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引起血糖升高的最常见药物,如泼尼松、甲强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是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基石药物,但同时也会降低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骨骼肌细胞对于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促进肝脏输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类固醇性糖尿病。血糖升高的程度与使用皮质激素的种类、剂量、时间、给药方式均存在关联。

此外,雌激素、孕激素、生长激素等也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长期使用也可能会引发血糖水平紊乱。

2\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减少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引起血糖升高,有可能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恶化。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与剂量有关,使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血糖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其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血糖异常报告比例相对较高,而匹伐他汀对血糖影响较小。

由于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具有心血管高危风险人群,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

其他调脂药物,如大剂量烟酸,也可能会导致脂肪组织甘油三酯分解反跳性增强,循环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进而影响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肝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

3\降压药物

在众多降压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使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或恶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影响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引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

利尿剂中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会引起空腹血糖升高。氢氯噻嗪还有可能通过引起血钾偏低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增加高血糖的危险。

4\抗感染药物

某些抗结核药、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病毒药会导致血糖异常。

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品有引起血糖异常的风险,其中,以莫西沙星出现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的比例最高。加替沙星还有可能导致严重或致死性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其引发的低血糖一般出现在用药前三天,高血糖多在用药三天后出现,因此该药禁用于糖尿病患者。

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在应用奈非那韦、沙奎邦韦、茚地那韦等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治疗后,均有可能发生高血糖。因此,建议在开始蛋白酶抑制剂治疗之前和第一年治疗中每 3~4 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

长期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影响糖代谢,异烟肼在与磺脲类降糖药同时使用时,会导致磺脲类药物代谢减慢,增加其暴露时间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抗精神病药药物

多种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其升糖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增加相关。研究显示,氯氮平、奥氮平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最大,利培酮、喹硫平次之,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影响最弱。鲁拉西酮对血糖无显著影响。

氟西汀等抗抑郁药可能会增加食欲,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影响血糖。

6\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A、他克莫司、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变,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这种升血糖作用可逆,并呈时间和浓度相关性。研究表明,大剂量他克莫司比环孢素具有更高的高血糖发生风险,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或者改换其他免疫抑制剂来减轻对血糖的影响。

7\肿瘤治疗药物

铂类、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可直接作用胰岛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这些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也可间接干扰血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

8\拟交感神经药

肾上腺素及拟肾上腺素制剂可动员肝及肌肉的糖原分解,会使血糖升高。大剂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能促进糖原分解及干扰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导致高血糖。

9\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突破之一,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曙光,同时也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其中就包括免疫治疗相关糖尿病的发生,大多是由PD-(L)1单抗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其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为血糖明显升高、与血糖升高水平不匹配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肽显著降低甚至低于检测下限,可伴有胰酶升高。多数患者以酮症酸中毒起病,部分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胰岛的破坏通常不可挽回,患者一般需长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患者可尝试继续应用免疫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医生在处方上述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综合因素,对于糖尿病化患者,应尽量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必须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患者也应根据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减量、停药。

审稿专家:上海杨思医院 主任药师 陶箭飞

作者:上海天佑医院 副主任药师 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