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切实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实践“布夜谈模式,架起党群连心桥”,使镇党委、镇政府能听得到真实的民声、集到真情的民心、凝到团结奋进的民心,使“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乡村治理提质加速、质量更高效果更好,使乡村出现了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快速完善、村容村貌快速改变的新面貌。

据了解,“布夜谈”活动是大布镇根据当地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特点,组织镇村干部利用氛围轻松的座谈交流会形式,在庭院、广场及村民、党员代表家中“摆摊设点”,围绕“百千万工程”、绿美建设、典型村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急难愁盼”等问题,为群众宣政策、讲变化、谋产业、提建议、化矛盾,而推行的“上门服务”。

自2023年开展“布夜谈”活动2年以来,开展“布夜谈”活动80多次,收到群众建议2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5件,开展为农助农惠民、送温暖、举办宣讲宣传等活动100多次,形成了干群面对面,手携手心连心,共议事、共谋事、共干事的良好局面,为乡村发展增加强劲的动力。

“布夜谈”传递民声 共画村庄规划“精美画卷”

为解决村庄千村一面、水土不服、规划落地难的问题,在典型村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大布镇紧紧围绕“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思路,积极探索“镇村谋划、村民细化、专业规划”模式,根据埕头村不同村小组的客观条件,为13个村小组355户1974人制定完善“一户一档”,确保摸清村庄民生和产业发展需求,为编制能用、好用、管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依托“布夜谈”活动工作机制,镇村干部走家入户,广泛收集乡土“设计师”的好点子、新思路,持续完善村庄绿化美化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建设方案,并将方案以实景效果展现,真正做到村庄规划编制群众看得懂、接地气、能落地、可实施,推动典型村规划设计实现村庄建设“一张图”。

“布夜谈”广集民智 共绘乡村振兴富美图景

为破解地处边远山区、产业发展方式单一的难题,大布镇依托“布夜谈”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紧密联系群众优势。镇村干部围绕“百千万工程”、重点产业项目、乡村振兴等内容,以上门服务、“敲门问策”等形式,广泛收集村民群众、党员干部、致富能手、本土专家等有关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商议拟定产业发展方案。

截至目前,该镇根据群众需求,结合镇村实际出台了《关于推动大布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试行)》,以政策指导、种植奖补形式带动周边村农户新增麻竹种植面积2187.5亩,超额完成全镇2024年新增笋竹种植2000亩以上的目标,大大提升了群众发展竹产业的信心。同时,经多次实地考察后,该镇围绕村民提出的五指毛桃产业发展建议,指导村集体以土地流转形式整合撂荒山林地近120亩,谋划打造埕头村五指毛桃种植示范基地近400亩,带动10余家农户种植五指毛桃,并帮助近20名村民在五指毛桃种植基地实现就业,有力推动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布夜谈”凝聚民心 共话镇村建设“绿美愿景”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大布镇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凝聚民众力量“反哺”家乡建设,依托“布夜谈”活动累计发动群众300余人次,清整房前屋后及巷道公共区域500多处,完成清整破旧泥砖房119间2000多平方米,得到了最广大群众对镇村建设的有力支持和配合参与。

结合村庄绿美节点打造,该镇围绕各村各小组特色资源,鼓励村民在现有绿化基础上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培绿植绿,合理将清拆后的木材、瓦片、泥砖、屋内旧物等废弃物件用于村庄小公园、小景观装饰、旅游民宿建设,利用清理出的公共区域策划、创新、聚焦设计出独具“乡愁风韵”的绿美创意节点50余个,装饰翻新小花园、小菜园10余处、砌筑花台12处,有效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向村民小组横向铺开、纵向延伸,实现村庄绿美全域覆盖,形成良好的绿美建设示范带动效果。

“布夜谈”纾解民困 共谱基层治理“美好诗篇”

“大家静一静,有什么想法困难,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商量、一起解决。”大布镇白坑村党支部书记禤国和用一段开场白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一方小桌,一壶热茶,几条板凳,干部村民们围坐一起,“拉家常”、话村事、议村务,以多渠道、多维度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努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通过“布夜谈”活动,大布镇构建起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融入群众的“面对面”“零距离”议事平台,既让干部“沉”下去,又让民意“浮”上来,使村民群众议事协商、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常态,为干群之间架起一道稳固可靠的“连心桥梁”。

文、图|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林悦憧 赖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