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1年3月13日上午,安徽泾县茂林镇濂长村赤坑山的蜜蜂洞,一个40多岁的军人脱下衣服用火烤,将黄灿灿的金条和一捆捆的法币放在地上。

旁边一个高个子见了后两眼放光,一个罪恶的念头随即产生。

四十多岁的军人名叫项英,是新四军副军长(实际履行政委职责,同时任东南局书记,是新四军的实际掌舵人)。

高个子名叫刘厚总,他的副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厚总,1903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曾家冲,他家境贫寒,对旧社会充满仇恨。

1927年参加革命后,他打土豪杀地主毫不手软,人送外号“黑杀星”“总老爷”“地煞星”。

在长期的战斗中,刘厚总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他在战斗中也屡次立功,职务不断提升。

到1940年底,32岁的刘厚总已经是新四军总部的一名副官。

1940年冬天,老蒋多次发电命令江南新四军北移。

北移开始之后,项英想到路上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干部在身边。

经过反复思考,他让刘厚总调到了自己身边。

原因很简单,刘厚总出身贫苦,根红苗正,而且他枪法好,百发百中。

刘厚总身高超过1.8米,身材魁梧,如果遇到险情,背着项英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刘厚总到了项英身边。

皖南事变后,东南局饶副书记让叶挺下山跟蒋军谈判,叶挺将军下山后被扣,送到了第3战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将军】

没有等到叶挺回来,饶副书记被搜山的蒋军逮捕,他急中生智,称自己是华侨,骗过了敌人。

不久,他逃出虎口,跟南方局取得了联系。

叶挺被扣后,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率部突围,队伍很快被敌人打散,他在巧峰阵身受重伤。

面对蜂拥而来的顽军,以及处境艰难的战士,袁国平不想连累战友,他果断掏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这时候,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带着副官刘厚总、警卫员李德和、夏冬青、郑德胜躲过敌人的搜捕,来到一个炭棚。

刚坐下不久,外面传来脚步声。

还没等项英说话,刘厚总敏捷地拔出手枪,厉声问道:“谁?”

“刘副官,自己人。”外面的人回答道。

声音非常熟悉,项英很快分辨出来,惊喜地喊道:“是小李和小谢。”

话音刚落,两个人已经出现在面前,项英说得不错,二人都是新四军干部,一个是作战科科长李志高,一个是侦察科科长谢忠良。

看着二人布满尘土而又疲惫的脸,项英深感内疚:“是我拖累了大家,如果早点出发,也不至于……”

谢仲良难过地说:“副军长,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到达苏北,就能跟上官云相算账,为同志们报仇。”

项英听了感慨万千,连连点头。

又走了几天,他们来到了丁家桥镇赵家村,遇到了5团2营的营长陈仁洪和副营长马长炎。

几天后,他们又遇到了军部直属政治处的杨汉林,还有工兵连长刘奎。

在乡亲们的指点下,项英一行来到了人烟稀少的蜜蜂洞。

蜜蜂洞位于安徽省泾县茂林镇东南濂坑石牛窝村民组的一条岔坑中,距镇区还有15公里。因为洞顶有圆形石峰,又被当地人称为“蜜蜂蛹”。

在敌人的搜捕和封锁下,项英等人缺少粮食和药品,情况非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项英】

这时候,有两条喜讯传来。

一是他们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找到了两条船。

另一个是,他们通过地下组织,和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孙仲德、南方局专门负责安排江南失散新四军的曾希圣联系上了。

这时候,皖南事变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敌情就会缓解。那样的话,他们就可以顺利到达江北。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顺便交代一句,蜜蜂洞是一大一小两个洞,大洞在下面,小洞在上面。

项英和刘厚总,周子昆和他的警卫员黄诚四个人住在上面的小洞中,其他失散的新四军干部战士(40来人)在下面的大洞里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

3月13日晚上,周子昆和警卫员黄诚都睡着了,项英却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他的心情很复杂,既兴奋又担心。

兴奋的是,马上要到江北跟陈毅他们会合,可以跟顽军和日军斗争,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了。

担心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很容易出事,他唯恐敌人发现这个地方。

如果真的发现,那可是万劫不复了。

这时候,他发现刘厚总也没有睡着。

“小刘啊,你没睡?”

“军长啊,我担心你们的安危,怎么睡得着?”刘厚总回答。(注:虽然项英是副军长,但刘厚总习惯叫项英军长。起初项英还制止,但对方一直这样叫,他也习以为常了。)

听了这话,项英鼻子发酸。

近两个月来,他们一直跟敌人周旋,走的路有几千里,大都是人迹罕至的崎岖小道。

危急关头,刘厚总经常背着自己,一次次躲过追捕,化险为夷。

“小刘啊,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快睡吧。”

“军长,你睡吧。”刘厚总说道。

“小刘啊,你真是个好同志,等过了江,我一定要给你当红娘,找个对象。”项英说。

“俺不要对象,也不成家,一辈子跟着军长。”刘厚总说。

“小刘啊,不成家怎么行,你父母还要等着抱孙子呢。”项英笑着说。

“军长啊,你这么一说,俺还真有点想家了。”刘厚总望着洞外。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不知不觉到了子夜时分,项英说道:“小刘啊,都这时候了,估计不会有事了,我先睡了,你也睡吧。”

“好的军长,你睡吧,俺一会就去睡。”

经过一天的奔波,项英确实困了,他很快就睡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英、周子昆藏身的蜜蜂洞】

这时候,刘厚总却翻来覆去,再也无法入睡。

那些金条和法币总在眼前出现,即使放到现在,那也是一笔巨款,要知道,这是新四军的重要工作经费,由项英直接保管。

刘厚总认为,自己要是有这笔钱,就可以买很多田地和房子,还能娶上几个老婆。

项英刚才虽然对他说,可以给自己找对象,但刘厚总知道,那不太现实。因为新四军和八路军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干革命要五年以上,年龄在28岁,职务是团级,才有资格结婚。

他刘厚总是个副官,距离团职还有距离。

再说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能不能逃出去还是未知数。

即便能逃到江北,刘厚总想要娶妻买地买房子,都是遥远的梦。

想到这里,一个罪恶的念头产生了。

他从腰间拔出手枪,试着喊了喊“军长”,没人应声。

他再喊“周参谋长”,也没有人应声。

刘厚总用脚蹬了蹬警卫员黄诚,对方也没有反应。

他按捺住心情,将枪口紧抵着黄诚,扣动了扳机。

枪声很闷,项英和周子昆都没有惊醒。

紧接着,他用同样的办法,对着周子昆的头部开了枪。

最后,他将手枪对准了慈父一般的项英。

项英爱兵是出了名的,对刘厚总也一直很好,刘厚总拿枪的手颤抖了几下,最终还是扣动了扳机。

他没有勇气靠近开枪,几乎是闭着眼睛对着项英连开数枪。

寂静的夜空中,住在下洞的新四军干部战士被枪声惊醒了。

“不好!”李德和与刘奎同时喊道。

他们一跃而起,向上洞飞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奎(1910-1979),江西省吉安人,曾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来到洞口,打开手电,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项英和周子昆倒在血泊中,任凭大家怎么呼唤,再也没有应声。

这时候,警卫员黄诚醒了过来。

他中了两枪,血流如注,当时已经休克。

听到叫声之后,他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对李得和、刘奎说:“求求你……给我补一枪,让我死个……痛快。”

刘奎不忍心那么做,他将黄诚安置在乡亲家养伤。

后来,黄诚伤好归队,1980年辞世。

刘奎检查项英的物品,发现新四军的工作经费不见了,怀表和金笔也不见了,判断是刘厚总谋财害命。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无法追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只能含着泪,将项英和周子昆掩埋,为了将来能找到烈士遗体,他们在坟墓上做了标记。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们不能留下任何文字信息。

刘奎很细心,说:“同志们,把这个位置记在心里,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一定回来给首长立碑扫墓;记住,副军长穿的是布鞋,周参谋长穿的是皮鞋。”

1955年,刘奎和黄诚带着南京军区的干部找到蜜蜂洞,将首长的遗骸运到了南京,安葬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英遇难再次说明,警卫人员的忠诚可靠极其重要。

在战争时期,被警卫员杀害的首长不只项英。

百色起义领导人韦拔群、少共苏区分局书记李才莲、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方志敏,都被自己的警卫人员出卖。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选拔考察警卫人员必须慎之又慎、严之又严。

参考资料:《血路——新四军战史之谜》,作者任才,当代中国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