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临床用仙鹤草治疗盗汗颇收良效。

如曾某,男,35岁。盗汗半个月,经用当归六黄汤、大补阴丸治疗无效。自诉睡觉则汗出,醒则觉汗湿衣襟,旋即汗止,深为所苦,伴咽干、心烦,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

疏方:仙鹤草30g,白芍15g,甘草6g,生地12g,麦冬12g,柏子仁15g,茯苓10g,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60分钟,二煎4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2-3次服用。

服用3剂后盗汗减少,再3剂而愈。

从此后,常以仙鹤草为主治疗盗汗,用量在30到50克。阴虚加生地、麦冬当归、白芍、山茱萸、五味子、二至丸等;兼火旺加黄柏、知母、地骨皮、玄参等;气虚加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等;湿热者加茵陈、黄连、黄芩、栀子等;若症候不明显可只用仙鹤草30克,大枣10枚煎水频服。

本方具有敛汗止血之功。主治夜间盗汗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一般服药三剂见效,六剂根治。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疗效:上海名医丁福保先生用上方治疗多例盗汗都有良效。安阳关思友验证上方治疗20多例虚证汗出屡用屡验。如赵某,63岁。黎明汗流夹背20余日,服用当归六黄汤不效,改玉屏风散也不效,细察形体消瘦,气短,畏寒,咽干,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辨证为阴阳两虚,投上方3剂汗止身爽。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仙鹤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麦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柏子仁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