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巩悦悦 戴伟 张中 济南报道

6月2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大学节”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4校园开放日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优秀学生代表、2021级药学本科4班苏俊文分别从学习生活、科研生活与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苏俊文介绍,在学习生活上,学校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远大理想、领导潜能的医学创新人才和医学科学家。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实地教学、实践操作演示教学、PBL模式教学、创新问题教学、翻转课堂等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培养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创新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一切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部分学院施行代班制,以老带新,帮助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苏俊文表示,正是由于曾亲身体会到引路人的重要性,他也担任了2023级药学本科7班新生代班班助,在军训期间照顾学弟学妹的身心健康,解决各种生活、学习实际问题,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经过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学习成长,苏俊文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并先后获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弘毅奖学金与自强之星。

据苏俊文介绍,除了抓好专业学习,校院高度重视医教协同,鼓励本科生在低年级进入实验室拓展视野、培养科研思维,依托“研、训、赛”一体化,提升本科生科研素养和能力。与此同时,他也依托校(院)领航工程有幸进入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詹显全教授团队进行科研学习,依托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重点研究肿瘤蛋白质组学与个体化药物,开启了“科研小白”的学习实践拓展之路。

“在实验室,我始终保持多看、多问、多做的初心,认真学习实验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寒暑假和周末留校进行科研训练。努力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能力。”苏俊文说,“在实验室期间,我主持了SRTP项目1项,致力于发现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在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与可能的药物靶点,同时注重学科交叉,参与临床医学卓越班本科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项,助力研究人肺鳞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随着不断深化实践和积累,苏俊文成功发表一区SCI论文3篇,积影响因子19.1分。其中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区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7.4分,并被学院在学院官网与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报道。

“在校院积极推动科教融合政策与本科生进实验室的背景下,基本上每个课题组中都有进行科研学习锻炼的本科生,大家都学习、收获到了许多。”苏俊文说,“不仅是我,许许多多的山一大人走进实验室,他们有的跟我一样选择尝试进行SCI论文的写作。有的选择走出去,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互联网+等一系列的科研创新比赛,无论是省赛、大区赛还是国赛,都有我们山一大人的身影。”

苏俊文介绍,通过参与这些科研创新比赛,同学们不仅得到了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比赛现场同样也是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获得了一项项省级、国家级荣誉,也收获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来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与提高。

“有了科研成果,就有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同学们的很多科研项目成果都成功申请了许多科研专利,有的同学还依托科研成果吸引投资,创立了创业公司。以上所有的科研学习成果,只是我和我身边二三好友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放眼全校,每一个走进实验室的山一大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与成果。”苏俊文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