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昨天,上海市文史研究馆62位馆员近年来创作的近120幅优秀作品亮相位于上海图书馆第二展厅的 “盛世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作品涵盖书法、篆刻、国画、油画、漫画等类别,反映国家的繁荣富强、城市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用翰墨丹青抒写时代华章,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馆员吴越作为吴昌硕的曾孙,将海派艺术大家的文脉传承发展,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此次展览,吴越带来了《藤长如龙 花胜彩虹》和《醉美进球 喜收硕果》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的笔法与吴昌硕的“吴门”画派风格,讲究书画同源,对于线条的描绘与传统书法中的草书、行书颇有相似之处;色彩则更加大胆和现代,结合了吴越对于新时代海派绘画的全新理解和创新。吴越介绍:“两幅作品是特地为此次展览新作的。一幅是‘春华’,一幅是‘秋实’,寓意这7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祖国从开花到结出累累硕果,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蒸蒸日上。”

65岁的馆员汪家芳在此次参展艺术家中属于“新生代”,他带来的作品《山韵》灵感来源于去贵州扶贫时所见到的秀美山水。汪家芳讲述了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海派文化的特点就是东西交融、中外结合,既有传统的根,又海纳百川包容众多的题材和艺术风格。承袭和发展海派文化,艺术家需要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不久前,借由中法建交60周年的契机,汪家芳的作品被送到了巴黎展出。他说:“我们一共有五位上海文史馆馆员的作品在巴黎展出,艺术需要交流,融汇中西的海派艺术更需要交流互鉴,海派风格作品能够在国外的展览中大放异彩,是我们这些传承者、艺术家最为乐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位参展馆员中年龄最大的是99岁高龄的林曦明,参展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尽显江南水乡的韵味。94岁高龄的汪观清则是出席开幕式的最年长的馆员,他不仅带来寓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双牛图》,还带来此前赴云南孟连集市采风后创作的国画《聚乐图》,寓意各族人民生活幸福,欢乐祥和。为展览题写展名的周志高还创作了对联“文心通日月,画笔丽山河”和自作诗“红日东腾升海上,巨龙飞跃谱新章,丰功伟绩七五载,中华英雄何惧狼”,表达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赞美和作为中华儿女的豪情。

展览将持续至6月27日。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