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发展如何为城市焕新带来更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9日,第80届解放日报文化讲坛暨第27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举行。常青、徐锦江、吴越、梁永安、王翀等5位嘉宾精彩共论“文化赋能,城市焕新”这一主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带来了题为《历史环境再生如何成为城市更新的文化驱动力》的演讲。他指出,建筑师不仅设计新建筑,也应是老建筑的“修复师”“翻建师”、建筑新旧共生的“拼贴师”。当前,中国的建筑师已经意识到并加入历史环境适应性再生的行列。

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青

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徐锦江,在本届文化讲坛上聚焦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空间生产”这一主题。他认为,网红打卡地是城市发展从形体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向的一个表征,反映了文化在城市空间生产中的重要性。

徐锦江(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锦江(右)

路威酩轩集团(LVMH)大中华区总裁、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吴越,发表了题为《关于“人”与城市的温度》的演讲。他认为,上海的魅力来自于它的人文、人流、人际、人情,上海的优势来自于它的有机生长和厚实生态。

吴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越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则从人的价值角度对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发表了观点。他总结,中国人的生存正在从“活着”转向“活法”,从“安身”转向“立命”,个体的价值与选择正在从标准化转向差异化。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努力打造新型公共空间,让身体流动与精神文化流动融为一体。

梁永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永安

Hassell国际设计咨询公司上海董事负责人、全球合伙人王翀,分享了题为《文化焕活——城市空间中的在地之美》的演讲。在她看来,优秀的城市场所是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结合了空间、功能和情感上的特质,协同释放多维度而非单一的体验,这就是“在地之美”。

王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翀

本次活动由解放日报社、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举办。SMG东方广播中心首席节目主持人秦畅任主持。上海百联资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陆红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首席规划师、名城研究中心副主任奚东帆参与了圆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