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米寿之年,回忆起亲情、友情,令我百感交集。我的故乡邳州市陈楼镇大顾村,是个有名的古村,不仅历史悠久,因有创办百年的完全小学,方圆百里的学子趋之若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国家栋梁之材,名闻遐迩。长辈和我都在该校读书求学。

大顾村,顾氏家族人口众多,我的曾祖母姓顾,我家因重大变故,从山东郯城县迁回大顾村,大顾村西边相邻的小薛村,也有顾氏家族,顾大勋就是小薛村人。。

总角之交的玩伴

抗战胜利后,顾视哲先生从重庆国民政府后勤部迁回南京,目睹接收大员贪腐日甚一日,一生清白他不愿同流合污,于1946年4月愤而辞去公职,应邀去安徽凤台师范、滁洲中学任教,也安顿好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在南京读初中后,顾大勋及两个弟弟随母亲于1947年返回故里邳县陈楼乡小薛村。

顾视哲先生有个长兄,顾视贤先生,学富五车,人们尊称大先生,称其弟二先生,都曾在大顾小学任教,都是我的恩师。他们从小薛村到学校,都走我家南边的路,顾大勋和父亲经常一起到校。我俩很快熟悉了,在学校里就成了玩伴。

最高兴最开心的,是每年春暖花开时的春游,地点是村庄南边约三里路的南梨园,现在叫古栗园,上千棵古栗树已绽开绿叶,非常漂亮。我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嘹亮的儿童歌曲:春深如海,桃花红,红艳艳;梨花白,白皑皑······当时正是桃花、梨花次第盛开的时候,祖国的花朵如在图画中。到目的地,大家分散活动,在园里自由玩耍,嬉戏,至今难以忘怀。

初中时赤脚同走雪地

1952年春,校址在邳县政府驻地的山东省邳县师范招收初中新生100人,我已辍学两年,在一位同学的鼓励和支持下,也报考了。大顾小学24个人报考,考取18人。

在开学前,下了一场大雪,道路积雪盈尺,路边沟里积雪满满,分不清路和沟,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跋涉几个小时,才到学校。星期六我约了顾大勋一起回家。周末的下午,路上积雪不厚的地方,融化成泥泥水水,厚的地方仍然是积雪。我们都穿布鞋,走了不远,鞋已泥泞不堪,又有些爱惜鞋,我说干脆把鞋脱掉,赤脚走吧,顾大勋也同意。我们从小至今赤脚在雪地走是第一次,走在泥水里,脚不觉太冷,还感到有点暖和。走到雪地里,就大不一样,冰冷刺骨,一会脚就麻木了。就这样坚持走了20多里,走到离家还有4里路的杜村,要过一条十米左右宽的水沟,水深没膝,水面还有未融化的薄冰,冰渣比积雪更冷,真正的冰冷刺骨。我们终于走到小薛村顾大勋家。他母亲,我称舅奶奶,先用雪叫我们擦脚,然后用温水给我们洗脚穿鞋,我才走回家。这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经历。

借顾大勋化学课本学习

在初中时期,顾大勋分在甲班,我分在乙班。到初三时,化学内容变了,我借的旧课本不能用,我就借顾大勋的新课本用。上课前借,上过课还给他。从学化学开始,直到初三毕业,都是这样,借了还,还了借,不知麻烦他多少次。我的化学成绩还不错,应该感谢他。

同在运河公社任教

顾大勋1957年运河师范毕业,1960年在运河公社冯瓦房小学任教,为教导主任。1957年我从运河中学速师班毕业,1960年从红旗公社官湖中心小学调到运河小学任教。从1954年初中毕业分别6年之后,和顾大勋到同一公社任教。

当年我们两人工作都比较繁忙,顾大勋任教导主任还兼教高年级两个班算术,我在运小任大改班班主任教语文,初年级教研组长,只能在公社开教师会议时见面、交谈。有时回家也能一起走,感情不断加深。

1963年都调入运师附小

1963年暑后,运河师范范季同校长,为加强运师附小的师资力量,向邳县教育局调了顾大勋主任、我、张楼赵富华、刘秋月夫妇等8人。从此我和顾主任成了在附小的同事,

我们在附小一起工作整整11个年头。文革前的三年,附小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紧张有序,风生水起,成绩显著。顾主任兼教高年级算术,我任班主任教低年级语文兼教研组长,每天除上课就是听课,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还要办好学校的几块黑板报,我虽然教一年级,我要跑好第一棒。

在学校不仅工作在一起,还同住一间教师宿舍,在食堂吃一锅饭,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每周不仅在一起开会,学习,讨论,有时还互相提意见建议。顾主任还找我交流工作、谈心,比一般同事关系更亲密一些。周六回家,我们有时一起步行,一起聊天。有时我找他一起返校

文革中同受冲击挨批斗

1966年开始的文革席卷中国大地,不仅批斗走资派,还批斗地富反坏右,还批斗新发明的“牛鬼蛇神”一类莫须有罪名的人。其实这些人中大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青年才俊,被极左人士羡慕嫉妒恨的人。他们受到冲击批斗,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其残酷程度不堪回首。

运师附小和运师都是文革试点单位,从放暑假开始,就派王敦宗进驻附小,教师不放假,在校学习集中,学习文件,7月开始揭发校内的“三反”分子和牛鬼蛇神,要他们交出日记等文字材料,我因运河小学一些心怀叵测的极左教师,利用和我工作时的矛盾,就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揭发我18张大字报。附小文革小组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隔离审查,收缴我的日记等文字资料约20本,没找到一句有问题。九月开始辩论批判。顾大勋主任,因运动初期一张申请参加“红卫兵”的纸上被发现写错两个字也被隔离审查,同样受到冲击批判,只有28多人的运师附小在极左教师眼里,满眼都是敌人,打出“牛鬼蛇神”和现行反革命5人,成绩何等辉煌!我到1970年才恢复正常工作。顾主任直到1972年,周总理提出批判极左思潮,教育系统“复课闹革命”,顾主任才逐步回复工作。

在顾主任隔离审查期间,他年纪古稀的父亲顾视哲先生被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在电影场受到批斗,开除回家监督改造,顾主任不能给家乡送信。顾视哲先生曾是运河中学副校长,还是我的语文老师,他的恩情无以回报,值此恩师遭难,我要挺身而出,报答师恩。我就不顾一切借自行车到小薛村送信,叫其家人拉平板车把顾老先生接回。

二人同年调离运师附小

1974年春天顾主任调出,到白埠中学任业务负责人,曾到大顾村我家告诉调动,我说我也想调出附小寒心之地,但不知调到什么地方。后来在徐塘发电厂工作的同学帮助下,在1974年9月调进徐塘发电厂新创办的职工子弟学校。

顾主任在白布中学作为业务负责人,就是如今的业务副校长,他教学能力、责任心都强,经验丰富,他在白埠中学三年,和教职工打成一片,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升学率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跃到中学行列上游。1978年底徐州地区召开教育工作表彰大会,顾大勋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在徐塘发电厂工作到1981年,发电厂领导和职工对我厚爱有加,年年被评为厂级先进个人,有一年被评委邳县优秀教师出席邳县表彰大会。职工子弟学校前两年只有小学班,1976年办起初中班,从此我就教初中班,一直教了6年,边教边学,成绩斐然,为调入运河中学打下坚实基础。

顾主任在白埠中学工作三年后,调回教育局教研室任主任。我们的来往交流多了,我在电厂学校已经教初中三年,顾主任知道后,出于对我能力的认可和信任,叫我为邳县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语文试卷命题。我知道这是很重要的政治任务,一是命题要有水平,更重要的要保密。我查阅有关资料,慎重命题,在预定时间完成命题,送到教研室。这一年邳县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试卷就用了我的命题。

1981年我调入运河中学任教。运河中学是我走上教育工作的母校,我只能为母校增光添彩,不能给母校丢脸。我虚心向同事学习,兢兢业业,苦干加巧干,不论班级管理,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第二课堂,都搞得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学校、邳县、徐州市优秀教师和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红领巾读书先进个人。顾主任升为教育局副局长,在此期间,我们工作更为繁忙,联系交流很少。

1994年退休后回访母校、同窗聚会

我家开红烛书店以后,书店成为老同学聚会的主要联络点。同学家有红白喜事,都聚到书店商量,然后聚会去祝贺或去吊唁。

我和顾大勋从亲戚关系异性叔侄,我称他四表叔,简称四叔。2000年9月25日上午,九点到教育局开校友返回母校大顾村小学发起人会议,四叔主持,把所有重点事项都定下来,我负责赠图书、借车、点歌、写返校文章投给报社几件大事。

2004年,是我们初中毕业50周年,由四叔、我、顾钦雍、董亚民等组成发起人回访母校邳中小组。定于4月8日回访母校。届时下雨,我负责联系车辆。回访校友100多人,还有几位老师,座谈会热烈隆重。四叔致主持词,恩师代表致辞,顾钦雍、董亚民、孙继安、我代表班级发言,给每位校友留下难忘的记忆。回访的照片、纪念册等都由我寄出。

2005年,是母校大顾村完全小学百年校庆。由四叔牵头,我们联手联系各地老同学,百年校庆定于10月28日。届时校门外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气氛欢乐祥和。四叔在大会上作主旨发言,也点名我发言,我朗诵了自己的几首诗篇。

2007年2月8日,四叔约我、许世金、石德仁、顾邦栋5人,到邳州二院看望住院的学兄孙自强。

四叔退休笔耕不辍,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愿为斯民献此身》,收了我两篇文稿:《忆顾视哲先生》、《给百岁老人祝寿》,他出版的第二本书》《坚守》,又收进为我出版的第一本书写的序,2009年我出版回忆录《红烛春秋》,请四叔作序,四叔费了很多心血。2月6日上午,四叔来书店,把部分回忆录文稿修改后给我,我读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3月6日,四叔送来给回忆录写的序言《诲人不倦自强不息》第一稿,两人商量一起修改。5000多字的序言,四叔三易其稿,字斟句酌,字字珠玑,总角之交文情并茂,跃然纸上,文采熠熠生辉。

2012年6月2日上午,我和许世金、董亚民、顾邦栋、董天侠等8位老同学,乘车去小薛村为百岁寿星四叔的母亲杨玉珍老人祝寿,祝寿仪式隆重热烈。我们为寿星行跪拜大礼,祝寿星龙体安康。

2015年3月6日,下午,四叔到我家做客,他说要出一本回忆录、日记选放在一起,准备在教师节前面世,一部分由教育局发,征求我的意见,我认同他的想法,并谈了对个别文稿的看法,他表示赞同。

2016年3月11日,四叔约我一起看望恩师汪仲清老师和夫人李秀珍。八点半到楼下一起乘其女儿顾媛开的轿车,到涌金花园,见到恩师,聊了许多往事和新闻。

参加编篡《第二故乡·教育卷》

2017年9月30日,下午两点突然接到四叔电话,说很多人都在等我开会,就急忙去赶3路公交,到开会地点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有教育局郝金春副局长和徐武汉,韩洪江、朱化臣、吕立言等多位。这次是开《邳州第二故乡·教育卷》编篡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传达市政协编篡要求和教育卷编篡组具体分工,编篡组下分4个小组,徐武汉和我分在中学组,尤其是运河中学老师的文稿既多又长,远远超过5000字,我们商量要作者个人先压缩,我们再做适当修改,预计一个月完成。每周上午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开两次例会,任务很重。

2017年12月11日下午两点,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教育卷编篡组最后一次例会,将近一年的编篡工作基本结束。编篡组全体人员和郝金春副局长合影留念,后到帝景城黄金海岸酒店聚餐。教育局盛情招待,徐峰局长、周卫副局长、陈雷等已到等候。因我年龄最大,大家先向敬酒,我逐一回敬,气氛热烈友好。教育局领导对编篡组工作非常满意,对大家表示感谢。

邳中老同学多次聚会

2018年2月23日,由四叔提议,我具体办理,成了没有头衔的秘书。1954年邳县师范毕业老同学12人在食为先酒店聚会。12点住电厂明珠小区的许在勤同学来到。开始合影。甲班有四叔、许世金,孙继安、张允江、李永春、王兴远、董天侠、董亚民后转年师范班,乙班有杨玲、许在勤,顾邦栋、石德仁。大家亲切交谈,聚餐到下午两点。平均年龄已80多岁,都是耄耋老人了,大家依依惜别。

2018年12月19日,早饭后骑单车到城市花园四叔家,一是送扈振平先生新作,二是送文稿商榷,最后他把李觉生老师的长子李祥启编的《儒雅风流翰墨情》李觉生先生教坛书法集转送给我。

2019年4月10日邳县初级师范同学毕业65周年聚会,这次由董天侠同学做东,其他由四叔和我来准备。地点仍在食为先酒店206厅,现改为吴越人家,有四叔、刘怀喜、董天侠、许世金、孙继安、李超然、董亚民、许在勤、顾邦栋和我共11人,大家畅叙友情,珍惜60多年的同窗友情。

疫情结束后的联系交往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2020年1月22日从湖北武汉传到邳州,人人自危,到2023年4月进入尾声,复工复产,各种交通工具正常运营,亲友才开始正常来往,我们总角之交,与四叔正常联系交流。通过微信,每天问候,打电话聊天交流友情,恢复相互走动到家中做客,更加频繁。

四叔今年要出一本新书《牵手》,即将付梓,要我写一篇我们交往80多年的文稿,这是四叔交给晚辈的任务,尽管我文笔不佳,写下《总角之交八十载友情深似海》,只能勉力而为之。

我与四叔八十多年的友情一言以蔽之,是知己、挚友,也是一段佳话。

202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