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本泛黄的手写笔记,整齐摆放在蒋运扬位于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的办公桌上。

蒋运扬今年71岁,是中医院瑶医馆的特聘瑶医专家,也是江华县瑶医药研究所研究员。

“这是我们家里祖传的,最早一本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已经传了七代了。”蒋运扬小心翻动着手中的书页,瑶医药的传承也通过一颗颗手写的文字,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上画着脉象与穴位,记录着病症与方略,蒋运扬的先祖,将毕生所学记录成文成册,一代一代,有人增填,有人吸纳。留在纸页上的朱红注解,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传承”。

提到蒋运扬,人们给他的标签,是祖传瑶医,师承国医大师孙光荣、全军首位针灸博士蒋戈利等名老中医学术流派,从业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在他的讲述中,踏入瑶医药的研究,却是源于一次助人为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跟着爷爷去山上采草药,那时候蚊虫多,遇到了一个被咬伤后患上皮肤炎症的人。我自己尝试着将几种瑶药配在一起加工,让他拿去洗澡,效果挺好的。”蒋运扬记得,他的瑶药在十里八乡广受欢迎。而这次的经历,让他走上专攻皮肤疾病的道路,一走就是四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主要是治皮肤病,还有一些体表的疼痛。比如带状疱疹、牛皮癣、湿疹、白癜风等,使用外用药涂抹,或者洗澡泡澡,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尽管已经71岁,蒋运扬仍然坚持坐诊,并在各个有需要的地方开展义诊工作。同时,他还致力于参与瑶药研发,他拿着桌上的瓶瓶罐罐一一展示,罐子里装的,是药膏,也是像蒋运扬这样,一代代瑶医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创新获得的瑰宝。“像这个药膏,就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敷上去,一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一款瑶浴包,在我们的端午瑶医节上广受好评,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可以止痒。”

多年来,蒋运扬沿袭着先祖书写记录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治病方子,记录自己遇到病症时在用药上的斟酌与分析,记录在疑难杂症上治疗方法与成效……

蒋运扬的个人简介上,这样写道:诊治范围包括皮肤病、中风偏瘫(风湿偏瘫)、颈椎病(俗称:颈脖痛)、腰椎病(俗称:腰骨痛),坐骨神经痛(俗称:大巴腿痛)等的治疗。擅长技术包括善于运用瑶医药膏疗法、马骨刮痧特色技法治疗风湿疼痛、痧气重、寒气重等。

他又将这一身精湛的本事,无私传给弟子,“我带了二十几弟子,是年轻人。我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下,瑶医药一定会很好地传承下去。”

江华瑶族自治县自2017年正式组建成立了“瑶医药研究所”,全县有民间瑶医药研究员233名,先后汇编出版了《神奇独特的瑶医药》、《江华瑶医动态》、《瑶医药研发产品集锦》、《江华瑶医单、偏方汇编》、《瑶族104味经典药物图册》等10余本瑶医药专著,收集各类药材图片2200余幅,采集中草药标本217种。县人民政府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挂牌成立国际瑶药研究院、国际瑶医研究院,为瑶医培养、瑶药研发提供基础保障。研发瑶医药产品80余种,对皮肤科、疼痛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疗效显著。

潇湘晨报记者周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