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网易的一篇文章《公务员“平替”岗位,挤满年轻人》,看后深有同感。

有一个政府岗位,虽然没编制、工资低、工作累、人员流动性大,但每年还是有大批年轻人想挤进去,里面不乏“92院校”的优秀研究生。

那就是社区工作者。

毕竟“学而优则仕”,但编制是有限的,“考试能力”是有限的,年轻人没有编制转而求“稳”,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中点亮自己微弱的光。

都说大厂的“996”、“007”很累,而且在经济不稳的当下,打工人很容易收到一份“N+1”。但同时,部分地区也在竭力清退编外人员,部分劳务派遣用工到中年后被清退的新闻屡见报端。

根据民政部的调查,报考社工的人数由2016年的30.2万升至2022年的89万,2024年达到188.9万。在上海一些地区,招录比甚至超过了国考部分岗位。

很多上岸的社区工作者也发现,虽然工作量逐渐变多,但工资一直稳定的“低”。根据民政局的调查,2020年全国社工平均工资为3731元,低于私营企业员工工资。

最后,网易这篇文章也感叹,渴望“编制”、“稳定”的年轻人们,当无法忍受辞去社区工作时,最后还是会从事与社区工作相关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岗位,这是一个“循环”,也是一个“围城”。

(图片源于网易文创,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