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一天傍晚时分,陈济桓和部分守军向桂林城西方向突围,陈济桓身受重伤,鲜血直流,他不甘被俘受辱。

陈济桓于1890年出生于广西岭溪县筋竹陈济桓幼年进入私塾,年少聪颖,勤奋好学,学业成绩居学馆之首,更兼练武强身,得名师指点,武艺日精,可谓文武双全。

辛亥革命后,陈济桓入桂系军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6年夏,参加北伐,被调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部少将参军,因军功升任第15军第43师副师长兼第132团团长。

1933年,陈济桓不慎坠马伤足,从此跛脚,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被提升为第15军军部中将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部队主力奔赴抗日前线,陈济桓因跛足不便出征,被留任广西绥靖公署第二金矿主任。他常为自己不能出征为憾。

1944年秋,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虽奋力死战,但终因战略失措,致使名城洛阳、长沙相继陷落,重镇衡阳也于8月8日失守。接着,疯狂的日军沿湘桂铁路长驱南下,直逼桂林。9月,陈济桓坚决要求防守桂林,遂被任命为桂林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

陈济桓随同城防司令韦云淞将军指挥第31军第师、170师及特种兵部队共同防守桂林。当时,陈济桓的家属以其行动不便,劝他不要参加守城,但他爱国心坚,不为所动。他对家人说:“全国抗战八个年头,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大多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尽国民天职。我份属军人,报国之心,义无反顾。日寇侵华逼近家乡,我决心辅佐韦司令防守桂林。”

陈济桓到桂林就职后,对守城工作极为负责。他常到城区各地视察,与有关人员仔细研究防守计划和城防工事的构筑等问题。他还常常与守城官兵谈话,鼓励官兵坚守桂林。

陈济桓自奉命守城以来,即作了与桂林共存亡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陈济桓在视察时发现一座韦云淞秘密派人架设的准备逃跑用的桥梁,为了安定军心,他叫人把这座桥拆掉。他曾对友人说:“我当一辈子军人,仗打了不少,打来打去,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觉得没什么意义。现在抗日战争,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真是匹夫有责。上级派我守城是个光荣任务,我是跛子不能逃跑,胜则生,败则死,誓把我几十斤水(指自己的身体)和鬼子拼。”他写信给当时正怀孕的妻子,嘱托说:“生下之儿不论男女,若我守城胜利,取名‘可卫’,如我战败牺牲,取名‘可伟’。”

10月28日,日军主力第58、40、37师团共约10万人进抵桂林一线,从29日起开始了全面的疯狂进攻,11月初将桂林四面合围。此时,桂林守军不足两万人,敌众我寡,局势十分危急。

1944年11月4日黄昏,日军对桂林发起攻击。日军第40师团采用逐山攻打的战术,先后攻陷穿山、猫儿山、屏风山、普陀山等据点。8日傍晚,日军施放毒气,攻占了设在江东岸七星岩的守军大本营,800余名官兵中毒牺牲。9日凌晨,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漓江。拂晓后,向桂林发起总攻。由于众寡悬殊,战况对守军越来越不利。

此后几天,陈济桓率部与敌浴血奋战,伤亡惨重,第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旃蒙先后为国捐躯。9日夜,在援军无望、阵地失陷的情况下,陈济桓奉命率残部突围。10日凌晨,在刚刚摆脱部分日军阻击后,又陷入日军已先期占据的两制高点中心,突围部队陷入绝境。冲至猴益时,被日军第37师团火力所封锁,陈济桓身受重伤,鲜血直流。

在自知以重伤之躯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为不致被俘受辱,陈济桓乃在名片上写下遗嘱:“职右臂受伤,不能离阵地,决定自杀成仁,以免受辱。”签名后用手指蘸鲜血盖在名字下面。之后,他将遗书及李宗仁送他的怀表、白崇禧送他的派克笔一并交给警卫,让他呈交上级。之后,他下达最后一道命令:组织剩余可行动人员天亮前突围。他要求身边军官代他向上级述职,报告失利原因、战斗经过,随后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1946年3月29日,广西省政府隆重召开“抗日阵亡将士万人公祭大会”,沉痛悼念陈济桓、阚维雍、吕旃蒙三位将军以及为保卫桂林而牺牲的英烈。6月28日,国民政府追晋陈济桓为陆军上将。

2014年9月1日,陈济桓入选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致敬陈济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