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在仕途上,一个不会向领导要官要权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好官员。真正有大才大德的官员,会不断为自己的学识、能力谋取更大的舞台,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谋求更大的福祉。

可是,如何向领导要官要权,才不让人讨厌,并达到目的呢?从曾国藩第二次出山,被升授为两江总督的运作过程来看,只要做对两点,可以让自己进退自如。

曾国藩第二次出山,并非不向咸丰皇帝要官要权了,他要想湘军有更大的作为,立更大的功劳,就必须有足够的权力为湘军提供粮饷等后勤保障。

经过了大彻大悟后,曾国藩向咸丰皇帝要官要权的方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前面我们也提到,曾国藩想成为四川总督未果后,依旧没有放弃要获得地方实权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引起咸丰皇帝的反感,曾国藩总结了未能获得四川总督一职的经验,继续为自己找捷径。

这就是心学思想给曾国藩带来的改变,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只要是做有益于朝廷的事情,手段并不重要,在自认为良知正确的情况下,有时候,耍一点手段,也没有什么不可。

曾国藩在向咸丰皇帝这个最高领导要官要权的问题上,为了让自己进退自如,他做到了两点:

第一点:要善于弯道超车。

第一点:要善于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是仕途上很多人惯用的方法,在自己不好直接去找领导,或者得不到领导信任的情况下,不要强求,因为总有获得领导信任的人,发现并找到这样的人,一切都将变得顺利。

前面我们也提到,曾国藩为了获得四川总督这个职位,在湘军将领、湖北巡抚胡林翼的策划下,让湖广总督官文上折,向咸丰皇帝保举曾国藩。

官文深得咸丰皇帝信任,按理说,有他保举,曾国藩出任四川总督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让人意外的是,咸丰皇帝并没有给官文面子,没有任命曾国藩为四川总督。

曾国藩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经验更为丰富。

机会再次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五月到来,由于太平天国的内讧很快平息,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把咸丰皇帝苦心经营的江南大营攻破,两江总督何桂清在常州弃城逃到上海,导致两江总督的职位空缺出来。

此时的朝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发挥了巨大作用,那就是肃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肃顺深得咸丰皇帝信任,在朝中的权力很大。曾国藩为了谋求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又将目光放在了肃顺的身上。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请接着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