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单车成本成为10-20万价位段车型的制胜与否的关键。没有大规模销量和多年自研经验的车企,往往达不到比亚迪的降本功力。

但零跑是个例外。

零跑单车成本能够降到12.6万,须知,按照比亚迪2023年的财报数据看,其单车成本也才12.3万元。

这其中,跑的大华背景也许是降本的原因之一。在大华股份的助力下,零跑汽车中域控等关键部件能实现快速降本。

不过,零跑离规模化降本还存在一定距离。通常来说,想要实现规模化降本,年销40万台是一个临界点。然而,2023年零跑销量仅有14.4万台,2024年销量目标也定在了25至30万台,未达规模化降本的基础线。

在此之前,如何进一步扩大自家极快的单车降本速度,将成为稳住零跑基本盘的关键。

以下为正文: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想要一个好看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已经远不止“卖更多的车”这么简单。

这个道理对价格集中于10-20万性价比车型的新势力来讲更是如此。

尽管在2023年Q3和全年财报中,零跑的毛利率分别以1.2%和0.5%实现转正。但从2024年Q1数据看,其毛利率再次跌至-1.4%。对此,零跑汽车表示,一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主要由于对2023款全系车型的促销,及销量下降导致的单车制造成本上升。

不仅如此,2024年Q1零跑汽车净亏损近10.13亿元,即使是2023年Q4的好成绩下,净亏损依然达到9.55亿元。

好消息是账面现金充足,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93.9亿元,短期内应付造车新势力都要经历的亏损难关足够了。

这反映出两个信息。

第一,以价能换量,但主要是短期过渡策略,长期趋势下可能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因此需要探索长期策略;

第二,10-20万性价比车型对单车成本极度敏感,稍有异动,就会影响新势力车企能否越过毛利率生死线。

而对于零跑等新势力来说,如何做好短期起量到长期盈利的过渡,决定了其能否站稳一席之地,乃至对头部蔚小理三家形成冲击。

从当前的节点看,零跑的降本模式值得分析。

01

单车成本12.6万,全域自研速度极快

在10-20万价位段控本,零跑有一个对标友商:比亚迪。

据官方数据,2023年比亚迪完成销量302.4万辆,汽车及相关产品成本为 3721.57 亿元。按照这一数据测算,其单车成本为12.31万元。

借助于深耕多年的三电系统和逐步完善的自研板块,比亚迪将单车成本控到这一档位,实属行业前列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在去年Q3毛利率转正的同时,单车成本就已经达到了12.6万元,几乎与比亚迪相同。

对此,零跑在2023年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希望利用技术创新、全域自研,达到自研占成本60%-70%,每一个降本周期的目标是1-1.5万元。在此之前,零跑从2022年9月开始,以每6个月为一个周期,到2023年3月已经完成了三轮降本。

据知情人士透露,零跑的电池模块只买电芯,域控则采取自研模式。同时,零跑相关模块的人员大概只有新势力企业1/3到1/4的人数。

从2023年财报看,其9314名全职员工中,仅有2929人属于研发职能,占员工总数的31.5%,其余则主要分布于制造和销售模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意味着,零跑相当于用别人30%的人数做了友商两倍的活。

以域控这一模块为例,老牌Tier1德赛西威在该领域已经能将成本做到极致了,即便如此,其座舱和域控8000人的结构中也有约4000人在从事研发工作,另外4000人是工厂工人,分布在惠州的两三家自动化工厂。

而且,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便德赛西威拥有较低的域控成本和约4000人的工程师,也还在智驾域控上投了很多钱,相较而言,零跑的自研速度和效率甚至快的有些奇怪。

不仅如此,较低的单车成本还与规模销量带来的制造边际成本降低有关。

业内人士表示,40万台车的销量是规模化降本的关键节点,比亚迪能够实现迅速降本,也与其超高的销量有关。

但零跑显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在其2023年财报中,全年实现交付为144155辆。而零跑则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在了25-30万辆。

这也意味着,零跑自研造车各模块在单车降本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驱动和方法论?这是个迷,也是当前新势力车企破局的重要环节。

02

大华背景可能是源动力之一

从创立之初,零跑就背靠大华股份这一大靠山。CEO朱江明不仅出自大华,更是和大华股份的董事傅利泉夫妇交情不浅。

从2016年到2023年,可以说零跑汽车完成9轮融资,吸纳红杉中国、广发基金、中信建投资、杭州国资、合肥政府、国投创益、浙大九智、涌铧资本支持的同时,大华股份在其中功不可没。

尽管Stellantis斯泰兰蒂斯汽车集团(以下简称“Stellantis”)在去年10月26日与零跑达成协议,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约115亿人民币)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拿走大华股份转让的股权。

但清仓零跑股份的只是大华股份公司,傅利泉个人仍持有零跑7.98%的股份,比大华股份公司持有的7.88%的股份还多。

不仅如此,朱江明夫妇与傅利泉夫妇在去年11月初就发布声明,承诺10年内不会转让或减持零跑汽车股份。

基于此,零跑还是那个曾经可以借力大华的选手。

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大华可能在零跑自研造车方面提供其它赋能,尤其是域控模块方面。

这其中,大华可能将已经折旧过的产线设备低价售卖给零跑,也可能有部分大华员工给零跑提供技术支持。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零跑汽车与大华科技就联合开发过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

从技术背景上看,大华本身做摄像头监控起家,做域控其实并不难。

以博世为例,其“大象转身”的节奏之所以慢,也是在等待其它厂商积攒足够的经验。一位接近博世的从业者告诉芯流智库,其内部曾有一种看法,即Tier1和消费电子ODM企业进入之后,博世即使慢一步做车规,其学习成本也不会太高,速度也同样有保证。

在这一逻辑下,大华也完全可以做域控,可能通过进入上市公司体系中学习制作。在前不久大华股份还回复了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的问题,指出大华正在不断深入智慧制造、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等领域技术创新,并基于自身持续的建设实践经验,助力千行百业的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同理,众多Tier1模块下的其他零部件整合都可以进行,消费电子转汽车的工厂产能和产业工人都可以复用,即便是通过整合庞大的零部件工作就可以给零跑省掉很多成本,更不用说还有折旧后的产线。

剩下交给零跑的工作,则是考虑如何再投资一个整车组装厂,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最终地方政府提供较低的购地价格和代采设备,零跑可以将报表甩给政府,政府要求回购设备和厂房的时候再低价进行回购,相应的财报数据就很可观了。

基于此,零跑快节奏冲刺单车降本的背景下,大华股份的加持也许是核心助力之一。

此外,在大华股份承担了零跑部分的产品研发的担子,朱江明则可以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放到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上面。

此前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三家车企选择直营模式,而零跑则选择了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进行汽车销售。根据2023年财报,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零跑共有560家门店,其中85%都是经销商模式,覆盖182个城市,迅速在中国铺陈开来。而就在去年,小鹏汽车也推出了“木星计划”渠道变革方案,将以经销商模式取代此前的直营模式。

03

性价比挑战与降本持续性

相较于蔚小理三家有自己的中高价位段车型,零跑全系车型实际主要集中于10-20万价位段,主打的就是性价比起量模式。

但在这个区间,比亚迪是绕不开的坎。

面对比亚迪销量持续上涨,规模化降本逐渐形成优势的情况,零跑的降本也同样需要可持续进行,而且速度不能变慢。

从销量来看,今年一季度,零跑C11、零跑C10和零跑C01的销量分别为12122辆、7857辆和3998辆,C系列车型占总销量超过72%。

而这是零跑一众车型中价位段稍高的一个系列,售价在12-20万价位段,但从2024年Q1财报看,反而是亏得更多了。

头部比亚迪还在持续自研上车多个智驾模块,零跑在同一个赛道想减缓亏损、重新实现毛利转正,压力只会更大。

更重要的是,性价比做久了,怎么跳出这个框寻找品牌增量是重心。

零跑今年开始有意识地在增加C系列等价位段更高车型的售卖,但付出的代价同样是不小的营销开支。

2024年Q1,零跑汽车销售支出近4.28亿元,同比增加8.8%。而其2023年全年销售支出为17.95亿元,同比增加61.2%,同期研发支出增幅只有36.1%。

再加上零跑特有的采用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又要多上一笔经销商返利,基于此,如何通过降本速度追赶营销、返利支出同样是一个问题。

更多基于经销商模式分析零跑经营的观点,请参考财报解读:毛利率转正之外,零跑的策略与隐忧。

不仅如此,随着各家车厂都在瞅准零部件模块自研,比亚迪达到规模成本后开启的价格战已经很难停下来,这一趋势下,新势力降本的相对速度还会有多快,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达到规模化销量之前,如何进一步扩大自家极快的单车降本速度将成为稳住基本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