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之常理,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释怀于亲近之人的离开,毕竟人非圣贤,又岂能无情。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人死后也更应该受到善待。在人死后,亲属们要为其洗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也就是寿衣,寿衣中一并包含了帽子、衣裤、鞋袜等。

在很多地方,根据习俗,老年人年纪到了六十岁后,子女就要张罗着为老人购置寿衣,这不是诅咒,而是寓意长命百岁,反而是对老人的祝福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年已64岁的老人,本该子女为其购置寿衣的年纪,她却走进了寿衣店,为自己42岁的女儿购置寿衣。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何其悲哀,而白发人送黑发人,则更显悲凉。

这位在寿衣店中为女儿挑选衣服时,满脸泪流不止的妈妈名为党国英,而她的女儿名为邵丹,患上了堪称绝症的白血病。

那么,最终这个身患绝症的女儿是否摆脱了死神的威胁?倘若得以生还,她又是如何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重获新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4岁妈妈天涯写信为女求助

“我叫党国英,今年64岁,河南南阳人,是一位模范教师...”2009年底,当时爆火的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封求救信。

求救信中,党妈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女儿邵丹的患病情况,在求救信中,党妈妈句句饱含真情,将自己一家人所面临的困境摊在众人面前,祈求好心人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一个六十四岁的老教师,如今本应该是退休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可如今却要这般卑微发起求助,只能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倘若不是女儿邵丹的白血病,党国英一家本应算得上是小康之家,起码衣食无忧。

时已64岁的党国英是河南南阳人,作为一位模范教师,在退休之前,她就职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家橡胶厂幼儿园,担任院长职位。

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多年,党国英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小朋友,而她自己也渐渐白了头。

党国英的丈夫邵延桂比妻子大九岁,山东青岛人,在大学毕业后,邵延桂远赴徐州橡胶厂,从事厂内的开发设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党国英介绍自己的丈夫时还是忍不住骄傲起来。

在徐州橡胶厂内工作不到两年,邵延桂设计的自行车胎就荣获全国第一,直到如今仍被凤凰牌自行车所采用。其在任上所设计的一百多件产品屡次斩获全国级大奖。

因为自己职业赛道上的成就,邵延桂还被选为徐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夫妻俩人在各自的岗位和单位上三十年如一日,单单是这种精神就足以让很多人学习,可他们三十多年积攒的财富,却支撑不起女儿邵丹一场大病的医疗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白血病被查出来前,邵丹的经历堪称现代独立女生的典范。

在邵丹生下儿子邵帅不到一年后,丈夫就狠心抛妻弃子,带着外面的女人远走高飞,从此了无音讯。

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邵丹从生活了三十年的故乡徐州离开,只身远赴北京就职于某工厂研究所,担任工程师。

北漂七年,邵丹的履历和工资越长越高,可这背后却是身体的一步步垮台。在08年12月4日,邵丹在工作中突然倒下,随后在医院,她被确诊了胸膜炎、心包炎以及严重贫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疾病加在一起险些击垮了整个家庭,邵丹七年积累的财富全部被用来治病住院仍然不够,邵延桂夫妇又将家中收藏多年的古钱币邮票首饰等藏品全部出手,这才付清了邵丹的手术费用。

可等到邵丹回到工作岗位上仅仅四个月时间,在2009年6月,她再次因为全身剧痛被送到医院看病诊断。这次的结果却让整个家庭瞬间绝望:急性髓性白血病。

想必大家对于白血病并不陌生,这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失常,患者骨髓中的细胞会突变为肿瘤细胞,不断进行分裂生长,将正常骨髓细胞吞并。而以邵丹的情况,想要治疗,只有移植骨髓一条路可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卖掉了房子,党国英厚下脸皮借遍了亲朋好友,可费尽心思筹来的二十多万,却仅仅供得起邵丹化疗的部分费用,剩下的一大部分资金缺口让邵丹的后续治疗困难无比。

为了给女儿筹钱救命,党国英放下了尊严,含泪写下了这封情深意切的求助文,期望好心人可以出手相救。

在文中,党国英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受到一个急切渴望女儿得到救命机会的妈妈的心,她写道“史上最残忍的事是一个妈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女的生命一天天枯萎凋谢而妈妈却无法替他受罪,无法替他去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含泪为女儿挑选寿衣

被白血病折磨了几个月的时间后,2009年12月,邵丹更是从医生口中得到了更加严重的噩耗:自己可能活不过春节了。

她十二岁的儿子邵帅从知道妈妈病重的第一时刻,便选择暂时停学,从徐州远赴北京照顾妈妈,到如今本应该升初中,却已经停了半年学和姥姥一起照顾妈妈。

邵丹的父亲邵延桂自己本身就已经七十二岁,多年来因为疾病一直被照顾着,如今得知女儿患上重病更是情况欠佳,只能独自在徐州自己照顾自己。

而邵丹的妈妈党国英自己虽然同样一身病,但仍然拖着病体和十二岁的孙子邵帅轮流换班,照顾病重的邵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邵丹眼见着父亲远在徐州牵挂着自己,妈妈为了自己四处奔波,更是不惜放下尊严向亲戚朋友,甚至写信求助网络,而年仅十二岁的儿子邵帅也是放下学业照顾了自己整整大半年,邵丹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后来病愈后,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邵丹表示自己倒不惜命,就是心疼儿子,心疼父母。

因为自己生病这半年都是他们在身边贴身照顾。而她当时心里想的就是,自己死了这寿衣谁来给自己买,真到了那个时候,谁来给自己洗身子,给自己穿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丹对日夜在身边照料的儿子邵帅说到,“你姥姥肯定不行,没准大夫还没通知她,她首先就倒那了”。

邵帅在一旁听着不由掉泪,却强撑着回妈妈:“妈妈你别担心,到时候我给你洗,我给你买,我给你穿衣服..”

虽然邵帅懂事,但毕竟是十二岁的孩子,很多事情有心无力。党国英在听到了医生给女儿下的死亡通知书后,虽然险些晕眩过去,但仍强撑着一个人到寿衣店买寿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寿衣店里,党国英和寿衣店老板说了自己女儿可能挺不过去了,想要给女儿订购一套寿衣。

老板问党国英你多大了,她答64了,再问女儿多大了,党国英回了句42岁后,心里忍不住难过得直发疼。

64岁的人给自己四十二岁的女儿买寿衣,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不幸,党国英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转身离开继续为女儿寻医治病,不到最后一刻,她不愿意放弃给女儿寻病获得一线生机的机会。

在2009年12月20日发帖于天涯论坛后,这封情深意切的求助信,却如石沉大海,没有收到半点回应,邵丹的朋友更是在网络上为邵丹发声,他们描述了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金钱的重压是如何击垮这个本来的小康之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丹每天早上9点半开始打点滴,一瓶完了再换下一瓶,一直打到夜里两三点。

而一袋血800块,一袋血小板1650,加上各种用药,北漂族的一月工资都比不过邵丹治病一天的开销。仅仅用邵丹父母的养老金完全支撑不了昂贵的医疗费。

为了攒下来请护工的50块,十二岁的邵帅和六十四岁的党国英亲自当护工,可这却依旧抵不过一天天增长的费用和愈发渺茫的治愈希望。

从得知妈妈生病起便远赴北京看护妈妈的邵帅,却从医生口中听到了治疗妈妈的唯一方法:骨髓移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岁儿子献出骨髓救母

从邵丹被送进医院,诊断出患有白血病而不得不通知家属时,儿子邵帅就知道了妈妈身患白血病的事。

在接到医生打给家属的电话,知道女儿患上白血病后,党国英险些晕眩过去,可她仍是强撑着颤抖的身子,问清女儿医院所在地,女儿如今的病情状况以及治病的方案。

党国英虽然刻意避着孙儿,可耳尖的邵帅仍是察觉出了姥姥的不对劲,听到了许久未相见妈妈患上重病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儿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邵丹常年在北京工作,每三个月才回一次徐州。而年纪尚小的邵帅,却也因为父母离异妈妈长期在外早早懂事起来。

每次妈妈从北京回徐州的那几天,邵帅下课都会第一时间冲回家,粘着妈妈一刻不离开,甚至邵丹上卫生间,邵帅也要搬个凳子陪在卫生间外等候。

因为心疼儿子常年见不到自己,邵丹在被诊断为白血病前,本来已经做好了次年将儿子接到北京照顾的准备,可没想到,再见面时,却是自己身患上重病,儿子休学来北京照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邵丹生重病前,邵帅就已经表现得比同龄人成熟得多,而在得知妈妈患上重病后,邵帅更是一夜成为大人,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全部重任。

妈妈想吃什么,邵帅就出去买菜,每天早上五点多爬起来做饭,然后倒三次车到医院照顾妈妈。

才十二岁的孩子,便早早因为母亲的重病,掌握了烧一手好菜的能力,为了妈妈,邵帅每天变着法子做出美味。

妈妈的大小便都是邵帅贴身守着照顾,妈妈每天该吃什么药,什么时候该翻身,什么时候该打针,这一切被十二岁的邵帅处理的井井有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邵帅害怕一个人,害怕走夜路,现在的邵帅每天奔波在母亲北京香山一处朋友的住所和医院之间,能在妈妈进隔离舱手术时,一个人在冰冷的走廊里等待五六个小时。

在医生眼里,这个孩子已经像一个成熟有担当的大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男子汉,而邵帅还和医生说,有什么事直接和自己说,他担心本就多病的姥姥在知道一些坏消息后更加撑不下去。

也正是因为邵帅的早熟,医生才告诉了邵帅救助母亲的唯一办法:移植骨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知道这则消息的第一刻,邵帅就有捐赠骨髓给妈妈的想法,可全家人的反对才让这件事告一段落。

而在2010年的2月,邵丹的病情更加恶化,家人中唯二匹配的小姨远在国外,骨髓库中迟迟没有匹配骨髓时,邵帅捐赠骨髓的想法才终于被接受。

虽然知道骨髓捐赠很疼,可比起疼,邵帅更害怕失去妈妈,他说:“妈妈给了我生命,我要用骨髓救妈妈”。

在临上手术台前,邵帅仍然在安慰妈妈:“妈妈我会坚强,你也要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手术台上,邵丹让医生尽量少抽一点儿孩子的骨髓,不要伤到了孩子的身体,而另一边邵帅却让医生多抽一点,怕给妈妈的量不够。

抽骨髓的过程需要维持三天,这三天每天三小时无麻药抽取外周血干细胞的手术,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忍受,可邵帅却靠这一颗救好妈妈的心硬生生挺了过来。

三周之后,医生对邵丹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手术奇迹般圆满成功,邵丹摆脱危险。

或许正是邵帅对妈妈真诚地爱打动了上天,才让这场手术获得了全胜。在被问到怎么坚持下去的时候,邵帅的回答是:“我只想和母亲在一起,不管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邵帅的这份赤子之心,党国英对女儿的爱,无数社会人士的慷慨解囊,让不可能化为可能,也证明了爱和亲情和善良。

而这个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中国人,2013年5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报道了邵帅和他捐髓救母的故事,他被冠以“最美孝心少年”。

百善孝为先,如今邵帅和母亲的生活走进平常,他们依旧在延续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母慈子孝的日常,而他们过去所遭遇的苦难,也让这对母子更加重视生的不易。#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