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以下简称“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海底102米处,“深江1号”盾构机安全掘进至1720环,成功穿越17条断裂带,共计490米的断裂带区间,标志着我国最深水下隧道施工取得重要进展,即将抵达最低点海底106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长13.69公里的珠江口隧道深江铁路重点控制工程,最大埋深106米,最大水压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0.6公斤的压力,为我国最大埋深、最大水压的水下隧道,也是世界最深海底高铁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江1号”盾构机先后穿越13种地层、5种复合地质、17条断裂带,其中断裂带及分支区间长达490米,最宽的15号断裂带宽32.5米,花岗岩强度最高达124.6兆帕。由于岩层不均一、软硬不均、埋深大、水压高,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掌子面坍塌、盾构机前舱堆积滞排、刀具异常碰撞损坏、卡刀盘、盾尾密封失效等风险,必须连续施工,施工难度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兵介绍,建设团队加强智能建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前方100米范围内地质进行精准探测并提前预警。“我们研发使用新型盾构刀具和耐磨材料,加装刀具磨损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刀具的温度、转速等参数变化,自主弹窗报警,通过对关键指标的收集、分析、研判、指令、执行,精准判断刀具磨损情况,做到智能分析、精准施策、高效掘进。”

据介绍,“深江1号”盾构机负责从东莞向广州南沙方向掘进3590米,突破断裂带区间后进入相对完整的硬岩区间,目前正在向海底106米掘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深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开通后,将有利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可直接辐射带动粤东粤西与珠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使深圳的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的南沙自贸片区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

(记者 谢慧龙 通讯员 宋明俊 苗蕾)

(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