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由SpaceX公司研制的星舰超重型火箭进行了第四次飞行,终于成功完成所有试验任务,超重助推器和星舰飞船都实现了海面“软”溅落。

激动的马斯克在X平台怒赞此次试飞是“史诗般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不断爆炸和失联的前三次试飞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步步完善,此次星舰试飞体现了巨量迭代创新模式的魅力。 (另见本号文章《 》)

马斯克移民火星的誓言言犹在耳,或许,那个未来不是梦。

总体成功的同时仍有挑战。

尽管星舰第4次试飞总体上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但整个试飞过程还是险情不断。

发动机异常关机情况依然存在。

起飞4秒后,超重助推器1台发动机异常关机。在助推器与飞船分离后的返回阶段,重启的中心13台发动机,有1台未能启动。

前两次星舰发动机故障导致爆炸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此次发动机异常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着实让人担心。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SpaceX不追求绝对可靠性,以多路冗余备份确保总体成果的思路确有可取之处。

隔热瓦破损脱落问题仍是困扰。

隔热瓦问题事关航天器的生死存亡。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事故的原因就是发射时掉落的1块隔热瓦,导致外部热量侵入机体内部,7名参加任务的宇航员全部命陨太空。

今年3月星舰第3次试飞,也因隔热瓦脱落导致再入大气层时没能逃脱高温侵蚀,最终解体烧毁。

此次第4次试飞依然出现隔热瓦脱落情况,导致控制姿态的襟翼连接处被烧穿。

可见,隔热瓦的可靠性一直是星舰亟待解决的难题。

隔热瓦破损脱落是星舰面临的重大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热瓦破损脱落是星舰面临的重大困扰。

但瑕不掩瑜,星舰用一次不完美的成功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飞船实现了受控再入,两级火箭成功“软”溅落,为后续在陆地着陆和复用创造了可能性。

距离向火星移民还有多远?

星舰第4次试飞成功了,人类还有多久能登上火星?

面对全世界人民的期待,SpaceX公司还要完成“把大象装冰箱”的三步走。

首先,把冰箱门打开。

实现可靠的可复用的星舰能力,将太空之门打开。

根据马斯克乐观估计,2024年实现超重助推器返回发射塔的几率可能是80%到90%,而星舰飞船将至少完成连续2次成功受控海上溅落后,才会尝试在星舰基地着陆,预计在2025年完成飞船的回收利用。

2025年,SpaceX还将演示一项重磅且关键的功能——在轨加油

不管未来去月球还是去火星,中途没有加油站,加不了燃料可到不了终点。

此外,星舰地面发射设施也在稳步推动,在星基地建造第二座星舰发射塔的同时,卡纳维拉尔角的另一发射台有望在2025年年中建成。

预计,SpaceX把冰箱门打开的时间在2025年前后。

其次,把大象装进去。

用可靠的星舰成功登月,把人员和货物装进月球空间。

可以说,这是个中远期规划。

对于这个目标,其实最着急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2021年,SpaceX公司从NASA获得近30亿美元大单,任务是建造商业载人月球着陆器,将美国宇航员送至月球表面。

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星舰将作为搭载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的交通工具,用于“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计划。

而“阿耳忒弥斯3号”的时间规划是2026年,但根据NASA将登月计划不断推迟的习性,2026年想必是个约数。

最后,把冰箱门关上。

星舰带着人类和物资冲向火星,顺利完成最后一步。

马斯克曾就“火星梦”表态称,人类将在5年内实现无人登陆,10年内完成载人登陆,也许20年内建造一座城市,30年内肯定会有文明。

那么登陆火星的星舰会是现在的星舰吗?

根据SpaceX计划,星舰最终版本为第3代星舰,在完全可复用状态下运载能力可达到200吨,一次性使用时可达到400吨,目前星舰仅是第1代,而且是刚刚起步的第1代。

马斯克预告了星舰第5次飞行计划,届时将尝试使用发射塔回收超重助推器,力争首先实现助推器的可复用能力。

看来,马斯克移民火星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火星上将出现开着特斯拉、用着火星版“星链”的地球移民。

大国博弈or国际合作?

2023年,美国共发射火箭116次,其中98次是由SpaceX发射,发射质量全球占比80%

星舰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其在技术上的突破无疑将对全球航天格局和大国太空竞争带来重大影响。

随着太空领域大国博弈的加剧,不少人提出了疑问,人类真的能和平利用太空吗?

在这一点上,中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5月3日,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六号成功发射,顺利抵达月球后,还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另见本号文章)

这看似是中国的独欢时刻,实质上却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庆典。

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的动画模拟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的动画模拟画面。

嫦娥六号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分别是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以及巴基斯坦立方星。

可见,中国探月的合作之门始终敞开。

国家航天局《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

中国已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申请,并将在后续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相关任务中面向世界公开征集合作机遇。

此外,中国与法国持续推进海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合作项目;与英国持续推进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并启动中英遥感应用合作研究;与德国推动两国航天企业间对话,加强两国在航天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

中国正与世界共同绘就太空探索美好蓝图。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这是中国外空探索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历史性一步。

毫无疑问,人类想要迈入星际时代,各国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

在这方面,中国已经作出了表率。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