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焦虑从来不是轻松的事情,而《头脑特工队2》或许是首部能恰如其分地(且现实地)表现这种情绪极端状态的迪士尼动画电影。

原作《头脑特工队》是迪士尼/皮克斯的经典之作,以幽默、聪慧、催人泪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叫莱莉的小女孩脑海中情绪的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部电影的最终总结是“有时悲伤是可以的”,这是年轻人需要听到的重要信息(我真希望在我成长过程中能听到这句话)。

现在,《头脑特工队2》带着“为新情绪腾出空间”的标语来了。莱莉刚满13岁,进入青春期,她的情绪世界迎来了新的角色,而且大多不太积极。

在《头脑特工队》的世界里,莱莉的内心世界由色彩斑斓的小角色控制,这些角色在一个控制室里操作着一个巨大的按钮控制台。

莱莉(以及其他人)似乎拥有相同的核心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值得注意的是,快乐是其中唯一的积极情绪,而《头脑特工队》展示了它们如何和谐地共同作用,形成了莱莉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艾米·波勒配音的快乐是头头,掌舵莱莉,但《头脑特工队2》展示了她从第一部电影中学到的经验,让悲伤(菲利斯·史密斯配音)、愤怒(刘易斯·布莱克配音)、恐惧(托尼·黑尔配音,接替比尔·哈德尔)和厌恶(丽莎·拉皮拉配音,接替敏迪·卡灵)在需要时接管。

而一切即将改变,因为莱莉即将进入青春期。

应对焦虑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象征莱莉青春期的警报开始响起时,控制室突然陷入混乱。首先,一支建筑队伍突然出现,开始破坏设施。接着,一系列新情绪开始进驻。有非常无聊且非常法国的厌倦(阿黛尔·艾克萨雷霍普洛斯配音)、害羞的尴尬(保罗·沃尔特·豪泽配音)、粘人的嫉妒(阿约·埃德比里配音)以及这个新团队的领导者,极度紧张但渴望取悦的焦虑(玛雅·霍克配音)。快乐以为他们需要一起合作,但焦虑有其他的计划。

霍克的角色或许是整部电影中最难演绎的,因为一个不好的剧本(和表演)很容易将焦虑变成反派角色——确实,这个角色做的一些事情几乎是反派行为。

但编剧(梅格·勒福夫和戴夫·霍尔斯坦)和霍克温柔但坚定的配音让我们理解焦虑的来由,即使我们不认同她的所有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莱莉(由肯辛顿·塔尔曼配音),这些新情绪正将她撕裂。这个青少年和她最好的两个朋友布里(苏玛雅·努里丁-格林)和格蕾丝(格蕾丝·吕)一起去参加冰球训练营。

但当莱莉结识了酷炫的高中冰球队长瓦尔(莉莉玛尔)时,焦虑看到这是一个机会,推开莱莉的老朋友,为瓦尔和她的高中朋友腾出空间。

所有这些都对莱莉的自我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快乐和原班人马必须找到方法在莱莉情绪彻底崩溃前恢复秩序。

尽管有瑕疵,却依然独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第一部《头脑特工队》一样,《头脑特工队2》是一场视觉盛宴,充满了让人发笑的聪明小插曲——有一处,莱莉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讽刺深渊”,导致了一连串的讽刺评论,还有一幕描绘了莱莉内心世界的工作者们勾画出各种可能发生的糟糕情景,巧妙地展示了焦虑的思维如何让人夜不能寐。

动画制作精良,配音出色,叙事节奏飞快。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一部续集,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旧地重游”。编剧和导演凯尔西·曼值得赞扬,他们没有简单地重复第一部电影的情节,而是赋予了新内容,但某些魔力已不再。

第一部《头脑特工队》给人的新奇和创新感在《头脑特工队2》中显得有些例行公事。那种惊奇感不再那么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头脑特工队2》知道如何触动观众的情感。如果你想对整部电影进行批评,可以说它有操纵观众情感的嫌疑,这可能是对的。但如果说《头脑特工队2》没有让你情感大爆发,那就太虚伪了。很多人一生都在与焦虑和抑郁作斗争,看到这些情绪在一部面向少年的电影中如此独特而毫不掩饰地展现,实在令人震撼。

在某个时刻,快乐声音颤抖地说:“我不知道该如何阻止焦虑”,听到这句诚实而直白的话让我一时语塞。

让人不禁想到,如果在你年轻时看到这样的电影,当你第一次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时,会有多么深刻的感受。也许正因为如此,《头脑特工队2》显得格外有力量——它能够对那些无法完全表达自己感受的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特别之事。《头脑特工队2》或许无法达到第一部电影的情感高度,但它依然会在结尾时让你感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