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崂山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锚定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目标,以优化村居环境和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保留乡村形态、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生态化、田园化的新乡村,走出一条适合崂山实际、独具特色的“城乡统筹、生态为基、示范带动、农旅融合”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荣获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2023年崂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万元,比2022年提高6.9%。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在崂山徐徐展开。
抓投入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四好农村路”、农村“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重大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管网进农村、城市功能进农村、农村配套城市化,筑牢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
下大力气建。在累计完成99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南姜、汉河等6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整县制治理”,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景区内6处日处理量10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装运行在线监测设备,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科技手段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下大力气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年共发动群众投工38万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万吨,对村内公共区域、村庄周边区域、通村道路沿线两侧以及农户庭院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彻底整治,刷新村庄美好“颜值”。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形成城乡环卫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的大环卫格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100%。
下大力气管。年均支出资金9200余万元用于卫生清洁和环卫设施维护,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长效运行;每年投入资金约1800万元,强化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维护,持续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抓治理夯基础,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崂山区坚持源头管控、系统治理,构建起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厚植“绿水青山”底色。今年以来,崂山区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均居全市前列。PM2.5和PM10浓度各区市均排名第二;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2%,各区市排名第一,与去年相比改善4.5%。国省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年均值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常年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
崂山湾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海湾,今年将继续争创国家级美丽海湾。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工作,落实重点问题线索动态核查,构建保护有力、管理有序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开展66个村庄的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回头看”,印发了崂山区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方案,落实常态化巡查管护要求,持续开展每周现场巡查和定期清理维护工作,已完成治理的3处农村黑臭水体无返黑返臭问题。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2024年第1次集中暗访抽查评估中位居七区(市)第一位。
抓改革促创新,“两山”转化路径成效显著
典型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品牌再添亮色。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巡查、督办、调度,逐项抓好落实。开展崂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年度自评估,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方案,持续深化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推动实现由“环境美”到“家风美”、由打造“小家美”到共建“乡村美”的提升,在已经创建17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基础上,按照片区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产业化融合、景区化提升的思路,再争创4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点绿成金,以生态颜值推动富民增收。崂山区全力打造“山海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不断提升。新增公园绿地14.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管网进农村、城市功能进农村、农村配套城市化,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连续3年考核评比全市第一,实现区级美丽乡村覆盖率100%。依托全域旅游战略发展契机,做活美丽乡村山水文章,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乡村振兴,让农村资产“活起来”。一些“网红乡村”利用生态优势,深挖深度体验式旅游资源,以生态颜值推动富民增收。
先行先试,着力激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高标准建设“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高质高效试点县”,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资源调查和品质监测,培育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以崂山茶为主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集群。加大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提升特质农品生产基地设施装备数字化水平,试点建设数字茶园、智慧果园,打造“茶联网”“果联网”等。加快总投资约1.1亿元的7个现代科技农业项目建设,争创青岛市首个生态低碳茶。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实施惠农扶持,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张绪霞 赵梦 周茂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