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如海送林黛玉进京,看似贾母派人来接,实际却有两点奇怪,透着不同寻常。

一,贾敏死后,林黛玉并非一定要进京。

二,林如海承诺替贾雨村复职,看似说与林黛玉顺路进京,实际就是请贾雨村护佑女儿平安。

这两件事表面看顺理成章,实际都透着不寻常、不对等的怪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先说贾母接林黛玉进京。

贾敏死后,林如海肯定要向岳母和舅哥报丧。

贾府在京城距离太远,来不及派人奔丧。但贾母却派人过来要接林黛玉进京,由她抚养并教育。

外祖母代母教养外孙女之事,确实是明清当时的社会习俗。就像女婿落难,要举家投靠岳父母一样。

古代讲究女儿教育的“母系教养”传承。母传女,再传外孙女。女儿好不好,什么样,看母亲就知道。

贾母教养贾敏,贾敏教养林黛玉,祖孙三代一脉相承。

如今贾敏死了,贾母替女儿教养外孙女,只有让林黛玉更出色。何况贾母的国公夫人身份和侯爵相府千金出身,对林黛玉更是加分项。

但前提一定是女婿不再续弦,并且提出要求请岳母代为教养,而不可能岳母一意孤行要女婿让出女儿给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贾母派人来接林黛玉,毫无疑问是林如海去信报丧时的主动请求。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要知道林如海此时是钦点的巡盐御史,朝廷的七品官员。更是前科探花,刚刚步入官场的新人。

巡盐御史虽只是天下十三道御史之一,却是国家财税最重要的监管官员,非得皇帝信任不可为。

林如海寒窗苦读数十年,前半生努力科举,如今一朝实现梦想,才刚走向权力仕途大有作为之时,怎么可能就不再续弦?

他本人才过四十出头年纪,妻子去世后,家中留有孤女,林家嫡长房又无子传承,身在官场又需要妻子贤内助,维持对外交际……

从家族、仕途两层去论,续弦都是林如海最正常且必要的选择。

有人说林如海不续弦,是不是要为贾敏“殉情”?这种事就不存在。

就像贾宝玉从来对林黛玉承诺都是“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而不是“你死了,我也死”,便源于古人的人伦大节,家族、父母、仕途为最重,不可能随便殉情。

(第三回)如海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

林如海的这番交代,完全经不起推敲,也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说明只是安慰女儿之言。尤其这个“内顾之忧”,从后文来看,就十分值得咀嚼。他忧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就是林黛玉进京,贾母派来接人的人手足够。但贾雨村却意外在扬州城外看见了周瑞的女婿冷子兴。

冷子兴来到扬州,他说是年底回家探亲,顺路来拜访朋友,这话含糊其辞,也太凑巧。

作为周瑞的女婿,冷子兴是大古董行的“经济”,走南闯北经验远比贾府那些三等仆从们更丰富。

如果将贾府派来接人的三等仆从算做是明,冷子兴以及和他一样的人,无疑就是埋伏在暗,要护送林黛玉进京。否则实在无法解释冷子兴的巧合出现。

如此有明有暗的安排,接一个林黛玉已经是不寻常。

但要再加上林如海请托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并以替他复职为酬报,就会发现这件事背后波云诡谲的气氛。

林黛玉进京,究竟是什么“大事”?

贾雨村不过就做了林黛玉一年多的老师。与林如海也谈不上什么交情莫逆。

林如海承诺要替贾雨村复职,请他护送黛玉进京,两者的轻重完全不对等。

尽管朝廷已经对罢官有了起复之旨。可天下罢官多了,狼多肉少怎么轮到贾雨村这没有靠山的穷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正常流程,贾雨村根本不可能被复职。他之前去甄家做甄宝玉老师,如今来林家做林黛玉老师,所求不过就是要甄家和贾家帮忙。也说明他身后人脉不行。

林如海尽管是贾府女婿,但贾府要起复贾雨村,也需要投入大量人情关系,都不谈所需的钱财几何。

如今林如海拍胸脯告诉贾雨村,一概不用他管,只要跟着林黛玉进京,将举荐信拿去见贾政就可以了。

听出这话里的言外之意没有?

林黛玉无损,则他官复原职。

林黛玉出事,他也不用复职了。

看似言笑晏晏的一番话,实际就是官场的威逼利诱。

贾雨村能拒绝么?别说他就等这个机会不会拒绝。试问他拒绝了林如海,还可能被复职么?

估计林如海一封信,有贾家作梗,无论贾雨村啥关系也不可能再复职。前途彻底崩坏。由不得他不同意。

所以,看似简单的一段描写背后,实际不但藏着林黛玉进京的不同寻常,更隐含了非常多的官场人情世故,才叫细思极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黛玉这次进京,绝不简单!

贾雨村有什么用?可太有用了。

贾雨村前身是知府,虽然罢官,也享有朝廷特权。尤其他是顶着进京复职的名头,就更是一张护身符。

古代官员从科举考试,到官场升迁贬谪,要经历太多波折。

那时候的世道又不太平,除了商人、僧道等特殊行当,基本不让人口流动。

但各地灾情频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横行,导致流民众多,就多有匪患盗贼。加之官场恩怨情仇,保不住就有暗杀、争斗之事发生。

某某举子进京赶考被抢劫杀害。某某官员告老还乡被人所害。某某官员赴任途中被杀,某某大员被贬半路蹊跷死去……真要如此怕不是天下十停官员活不得二三停。

是以,无论是官场潜规则,还是朝廷对于官员的保护,都是极为严苛的重视。

毕竟制定制度的就是那些官员,保不齐明天他们就要上路去面对未知的危机。

所以,哪怕像苏轼那种一辈子在贬谪、升迁路上的大名人,也都得益于路上有特权照顾,而不虞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贾雨村这种罢官以及官员进京者,沿途州府都要关照,谁也不敢沿途对他们动手。而一旦要出意外,就是直达天听的大案,牵连者众。这就足以让很多不轨之人衡量得失轻重,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无论是贾府派人在明,安排冷子兴等人在暗,都不如贾雨村这张王牌护身符好使。

林如海不惜以复职为承诺,让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安全进京,也就解释的通了。

但越是如此,是不是就越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林黛玉进京这件小事,如此的“大费周章”?

直到林如海死后,林黛玉回来,贾宝玉讲的那个“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才真正揭开了答案。

贾宝玉张嘴就说“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

林如海是巡盐御史,作为盐税的稽查领导,并不是扬州盐课的直属领导,而是“对手”。他的职责就是检查和督导盐课官员工作和财税问题。

扬州衙门出了“大故事”,就是盐税出了大问题。

什么问题?贾宝玉随后借一群老鼠计谋偷窃大庙里的果品,讲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耗子”,监守自盗的硕鼠也。“老鼠仓”如今也是金融犯罪的代指。

何为“庙”?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就是朝廷的意思。

何为“果品”?可不可以代指盐税?

(第十九回)“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

有的耗子“直偷”,将盐税据为己有,却也最容易被巡盐御史发现。

有的耗子则隐身其中,监守自盗,暗暗的偷,则不容易被发现。

但无论是明偷,还是暗偷,都是巡盐御史的稽查对象,就像那捕鼠的猫,势必成为天敌不相容。

于是,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不到两年,儿子和妻子相继而死。他也在送走女儿两年后,捐馆扬州城,死在了巡盐御史任上,岂不是可惊可怖?

而更可怕的还在小耗子随后的话里。

(第十九回)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这一段是个一语双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层说法,是贾宝玉针对贾元春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的“香玉、绿玉”就是指林黛玉。作者在含沙射影贾府、王夫人和贾元春“有眼不识真香玉”。

尤其贾宝玉作“绿玉春犹卷”,被薛宝钗改成“绿蜡春犹卷”。绿玉代表林黛玉,绿蜡代表薛宝钗。舍了绿玉选择绿蜡,二者品质高低,一目了然。岂不正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第二层说法就可怕了。小耗子变作“林黛玉”模样,说林黛玉才是真香玉,你们偷错了……一面是说钱财身外物,林黛玉这种品质的人贵比黄金富贵。另一方面则暗示耗子们舍了“香芋”不要,也要偷林老爷的女儿林黛玉。

耗子代表扬州盐课的贪官污吏,他们要偷林黛玉做什么?偷了后要如何处置?

如果联系贾敏和林黛玉弟弟的死,就会发现林如海着急送女儿离开,又如此大费周章的原因,代表了扬州官场斗争的紧张气氛一触即发。

显而易见,巡盐御史林如海查出了扬州盐课的贪腐大案,导致那些贪官硕鼠们的报复和针对,要夺了“他家的真香玉(林黛玉)”。

林如海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无暇顾及林女儿,才会请托岳母和舅哥派人来接林黛玉进京避难。又不放心女儿安危,许了贾雨村一个前程,换来一个重要护身符。

果然,林黛玉进京获得庇护。林如海却随着儿子、妻子一同死在巡盐御史任上。

到底是不是偶然。只能说原文以上线索不寻常。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