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委员会公开宣布,要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惩罚性关税。但中国也不是吓大的,外交层面警告之后,对欧盟的猪肉、乳制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两个欧洲大国火速宣布访华。

欧盟此次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制裁,是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向本土汽车制造商给予了“高额补贴”,导致出口到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出现人为压低价格的情况,对欧洲本土车企构成“迫在眉睫的损害和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方面来看,欧盟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制造商。然而讽刺的是,在欧盟刚刚宣布完制裁后,以奔驰、宝马、大众为首所有德国车企都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政府也计划阻挠欧盟通过该决议。

这些德国车企其实能够代表整个欧洲汽车制造商们,它们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欧盟长期对中国贸易提放,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仅有8%,这还没有达到威胁的程度;第二,这些欧洲车企生产的汽车,至少三分之一都卖到了中国,员工工资、企业开销都是从中国市场赚回来的。如果欧盟通过这项制裁,那么损失最大的反而是被“保护”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些车企的诉求都被驳回了,欧盟委员会依旧坚持在7月4日实施征收临时关税,如果在之后的4个月时间里无法和中国达成意见一致,那么该项关税将可能成为“永久性关税”。

欧盟委员会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推动这期制裁的主要官员,是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亲美政客,这意味着此项制裁并不是中国真的损害了欧洲车企利益,而是一场立场明确的政治博弈。

既然欧盟已经划下道儿来,我国也不是好惹的,当即连挥三记重拳。

第一,我国商务部也发表声明,对原产地欧盟的相关猪肉和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第二,应中国工业界的呼吁,中方也在考虑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第三,对欧美进口超过2.5升排量的汽油轿车和SUV加征临时关税,最高可达25%。此外还有白兰地等酒类产品,也很有可能被列入调查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对欧盟猪肉的制裁,让他们无法接受。欧盟是全球主要猪肉生产和出口地之一,而中国是欧盟猪肉及猪副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对外进口了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超过30亿都来自欧洲国家。

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猪的内脏、耳朵和猪蹄这些在欧洲很少有人购买,但这些部位却备受中国人喜爱,所以说,我国的制裁对欧盟猪肉出口无异于“大杀招”。

其他的乳制品、酒水和汽油车等欧洲产品也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相关领域的企业和人士也都对不正当竞争颇有怨言,现在欧盟方面主动对华制裁,那么我国的反击也不再客气,攻势将如“疾风骤雨”般,让欧盟喘不过气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我们有太多可以对抗恶意制裁的办法,毕竟中国从不缺合作伙伴,反倒是美欧对中国市场依赖太深,这一连串的制裁他们未必接得住。

果不其然,中国这边儿刚刚举起手,巴掌还没落下,欧洲就坐不住了,德国副总理兼经济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将于6月21日~23日访问中国;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宣布访华,但行程还未公布。

哈贝克早在欧盟宣布对华加征关税时,就主张和中国进行谈判,明确表示制裁是最糟糕的手段。哈贝克为中国说话,并不是因为他是亲华官员,而是因为欧盟的制裁对德国影响太大,不得不出面阻挠。

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她主导了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又在此前的G7峰会上,当着美国总统拜登的面宣布访华,并强调意大利应该和中国保持合作关系,这显然是有着别的算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这些顶级汽车品牌都来自意大利,虽然意大利算不上欧洲汽车大国,但这些顶级跑车因为关税而减少生产数量,短期的损失还能接受,如果是长期对抗,它们最终的下场或许是被其他汽车厂商收购。

此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一点是无可阻挠的。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前面,意大利虽然退出了“一带一路”,但也希望中国车企来意大利投资建厂,让意大利在保持汽车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带动经济复苏和发展。

中欧关系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欧盟虽然是对中国发起的制裁,但却实打实的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利益,德国和意大利的现任领导人都是亲美反华派系,如果不是因为对自己影响太大,他们也不会站出来支持中国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欧洲嘴上喊着“独立战略自主”,但其实缺乏魄力和勇气,被美国牢牢绑在战车上。对俄罗斯挑起的战争如此,对中国的贸易对抗也是如此。

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欧之间的对抗,最终便宜的只会是美国,希望欧盟能够早日认清这一点,不要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