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四季艺术幼儿园地处长征社区,是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幼儿园现有“香樟园”(总园)和“延川园”(分园)两处园舍。延川园处在建成二十多年的老社区里,是典型的社区里家门口的“老”幼儿园。

在高质量幼儿园建设背景下,四季艺术幼儿园围绕延川园幼儿的梦想、全体老师的共同思考进行规划设计,以推进满足幼儿“把幼儿园变得更好玩”的愿望。

关注需求与发展

共同规划与设计

“基于延川分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一方面以集体交流和一对一倾听的方式,了解幼儿关于‘把幼儿园变得更好玩’的‘大梦想’。另一方面,以教代会提案的方式向教职工征集‘梦想改造金点子’。汇总后与设计师进行沟通,请他们依据我们的需求和设想,量身定制‘梦想改造方案’。” 四季艺术幼儿园园长昌明介绍道。

在收到第一轮设计稿反馈后,老师立即向幼儿进行了介绍,孩子们听完后热情发言。

“哇!这也太棒了吧!”

“我现在就想玩!”

“老师,这是我说要的滑索嘛!”

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下雨天,草地的沟里会不会积水呢?”

“园长妈妈,我们还想玩泥巴,能不能做个泥坑呀?”

根据孩子的反馈,延川园再次沟通设计师对设计稿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和完善。

昌明表示:“我们期望以空间的优化和调整,支持幼儿在有限的‘天地’中,实现自我梦想,期望通过场域延展、资源延引和课程衍生来建构‘山川’、共融‘河川’、对话‘平川’,构筑幼儿的‘延川梦享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儿设计图

场域延展、建构“山川”

打造具有野趣与挑战的“探险营”

建构“山川”的区域,是原本密集种植矮灌木丛的地带。因绿植阻挡,孩子们面对大片的“绿化”只能“远观”,而无法“深入”其中进行探险活动,这使得区域场地缺乏“野趣”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化被覆盖(原貌)

给“一览无遗”来个“大刀阔斧”,幼儿园计划调整园部树木种植的位置,移除原有的矮灌木丛,铺设能让孩子们撒欢的大片草皮;拆除老旧滑梯,分解成能重新游戏的散件;打通室内外环境,拆除一楼阳台的隔断,变成开放式大平台,兼顾遮阳休憩和收纳整理的功能切换;利用材料差异和空间错落,使原有地貌变“山川”,再铺上石板小路、穿插爬藤绿植、设计泥沙水共玩等,为幼儿提供无限探索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变原有地貌(设计图)

资源延引、共融“河川”

建构嫁接园内外资源的“自然营”

延川园的旧版沙水区域虽相邻,但“沙池”的屋顶和有机玻璃围墙把沙池和水池隔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两个区域。

给“封闭空间”来个“华丽转身”,幼儿园规划打通“透光、透影、透水、透风、透乐子”的自然通道,安装透明可视的围墙,增加透明画板功能、传声功能、互动功能,“临河位”秒变“景观位”。按照哪里有水源哪里玩涂鸦、玩艺术、玩创意的思路,采用分散多个点位提供取水的方式,为该区域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水区(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水、泥区(设计图)

课程衍生、对话“平川”

创生拓展有故事的“奇趣营”

在给“可视环境”来个“文化浸润”的规划下,幼儿园将打造五感体验区,丰富幼儿项目式学习,为幼儿课程提供更多可能性。已经诞生的 “四面墙”创意设计征集大赛、“六页情书六个班”系列幼儿原创绘本、“九棵树故事”班树认养计划,就具有浓烈的“延川属性”。

其中,“会说话的墙”这个案例就独具匠心。在进园门的过道区域中加入园丁鸟收纳柜,设计物品分类摆放的围墙收纳区,让东面围墙“用”起来;依托围墙外西虬江河道良好的生态景观,顺着“设计源于功能需求”的思路做一系列友好互动的改变,让南面围墙“美”起来;整合调整沙水区域,拆除沙池屋顶和半包式样的围栏,并且变沙水区域为沙、水、泥区域,让西面围墙“连”起来;拆除占用幼儿户外活动空间的非机动车停车棚和物品仓库,创造出更为开阔的游戏环境,让北面墙面“通”起来。

整体俯瞰,形成“回”字形的户外场地双圈样态,让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户外活动体验成几何倍增长。

昌明表示:“如今,‘延川梦享营地’建设已成为四季宝贝和老师们最热门、最期待的‘大事件’,大家都很期待延川园通过改造变成孩子们真正的梦想乐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可能的模样(设计图)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