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江海区与深圳市宝安区,直线距离只有大约80公里。而在冯挺、陈永强等人看来,两地的“距离”曾经超过2小时。幸好,深中通道即将开通,接下来,他们只需要1小时,就能从江海区回到深圳

像冯挺、陈永强这样从“深”到“江”追求“安居乐业”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跨越伶仃洋,“家在这一头、工作在另一头”逐渐成为不少湾区居民的常态。记者近日前往江海区采访时,遇到了不少从深圳到江门的“新江门人”。在江海区这个江门“东大门”,他们发现了不少生活和事业上的新惊喜。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他们相信这样的惊喜会越来越多。

深圳创业者江海寻梦

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区,江海区在过去几年吸引了不少深圳企业主及创业者前来寻梦。而这也是整个深江产业跨市布局的写照。

作为中国糖果出口龙头企业,金多多食品集团于4年前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搬迁至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金多多食品集团董事长马恩多这样形容江海区给他带来的惊喜:“30分钟拍地,105分钟完成项目申报,(全球经销商大会前)15天平整泥地建好停车场!”从“深圳总部”到“江门基地”,江海区为企业提供了“拿地即动工”的“高新速度”。

而作为“低空经济”风口的逐梦人,广东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几年前从深圳来到江海区。记者了解到,从刚落地,公司就成为了江海区关注的“焦点”。区领导深入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要求相关部门要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持续有效推动暖企助企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助力企业在江海做大做强;税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团队前往企业生产场地进行调研辅导,了解生产设备购进和用工、融资、技术发展等情况,并讲解研发费加计扣除申报和后续管理细节,为研发部门工作运作提供涉税支持。如今,专攻油电混合动力工业无人机的该公司,凭借航空增程器等方面优势,成为江门“低空经济”领域的“尖子生”。

这样的“速度”与服务,冯挺早有感受。14年前,冯挺从深圳来到江海,开启了创业路。14年间,冯挺创立的广东华辉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最初租借江海区石鹤利工业园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房,到拿地建厂打造属于自己的“光生态链”,实现了从1.0到3.0的跃迁。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影响创业者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冯挺说,得益于江门良好的营商环境,自己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区(江海区)既年轻,又有活力,还非常有内涵,潜力无限,值得你们来投资!”在深中通道即将开通之际,冯挺将个人自媒体视频号上推介江海的视频置顶。

“一瞬间”爱上江门

在与企业、项目共成长的过程中,不少人对于江门从陌生到熟悉,继而“爱”上江门。

陈永强是惠州人。职业生涯的大半时光都是在深圳运营商业体。年过5旬,他作了一个决定:来江门。几年前,他开始担任“江船1954”的项目负责人,操盘江门船厂文创园区的招商运营。

“虽然是广东人,但来江门之前,我从来没听说过江门。”陈永强说,来到江门船厂后,看着微波荡漾的江门水道,回望江门船厂的旧船坞、旧吊车、旧龙门架、旧车间、旧水塔,他第一次有了“穿越”的感觉,仿佛看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工厂年代。

江门船厂建立于1954年,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记录了江门工业的辉煌、也沉淀了江门人民的深厚情感。“这个项目有风景、有底蕴、有文化味道,只要好好经营,一定能变成网红点。”陈永强说,这几年,复古文化体验馆、圆咖啡、7M咖啡、名古山庄、九渡等多家文创店、咖啡馆陆续进驻,江门船厂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创意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陈永强对江门有了更深的认识:“没想到江门人对咖啡如此着迷。”他说,在深圳,除了一些品牌连锁店外,小咖啡馆并不多见:“在江门,随便走进某个街区,就能找到一家甚至几家咖啡馆!”

对于江门船厂所在的江海区,也给陈永强留下很深的印象:“道路很新,绿化做得不错,配套设施很齐全,而且公园、公共绿地这些设施也很完善,最适合休闲的慢生活。”经历多年在深圳打拼,陈永强在江门找到了难得的“松弛感”。

从深圳到江门,每个人“爱”上江门的原因都不同。薛俊钊和伙伴们觉得这里的产业链比较齐备、土地空间也比较广阔,适合无人机的生产和试飞;陈永强是找到了那份“松弛感”;而更多的人,或许仅仅是因为品尝到侨都咖啡的一刹那、看到华侨老房子的第一眼、逛了一次城央绿廊、体验了一回礼乐龙舟,甚至是遇到一次汽车的礼让行人、办理营业执照时工作人员的一个微笑……一瞬间的感动,让他们萌生了变成“新江门人”的念头。在采访中,他们都坚信,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会跨过伶仃洋,感受一次这样的瞬间,然后“爱”上江门。

文|记者 陈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