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决定跟自己的曾祖父成祖朱棣一样御驾亲征、建功立业,所以便亲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获,明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为了大明王朝,孙太后(孝恭章皇后孙氏,明英宗的生母)不得不将郕王朱祁钰推上皇位,史称明代宗,年号景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泰元年,英宗终于回到了京城,但此时的大明天子已经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钰

朱祁钰不想将皇位还给兄长,所以便将兄长囚禁在南宫。

甚至将孙太后亲自册封的皇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废掉,改封自己的亲子朱见济为皇太子。然而朱见济年仅10岁便夭折了,这是代宗唯一的皇子。

景泰八年代宗病重,却还不想恢复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没有将皇位还给长兄的意思。

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翰林侍讲徐有贞在得到孙太后同意后,于正月十六日三更天时发动南宫之变,将已经囚禁七年的英宗救了出来。等到天亮众臣早朝的时候,便发现坐在皇位上的是英宗朱祁镇,而非代宗朱祁钰。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翰林侍讲徐有贞大喊:上皇复位了,你们还不赶紧跪拜?

就这样英宗成功复位,将年号改为“天顺”。将弟弟朱祁钰囚禁西苑,而不久朱祁钰突然病逝。

英宗复位后自然会封赏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宗认为石亨有首功,将其封为忠国公,十分恩宠;

曹吉祥因为是宦官,自然不能封爵,但是英宗赏赐了他大量的庄田;将他的嗣子曹钦授予都督同知一职,后来将其封为昭武伯。

可以说天顺一朝,石亨与曹吉祥仗着自己是英宗复位的功臣,权势非常大,二人并称“曹石”。英宗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为何会将两位助自己复位的功臣,一个关在狱中而死,一个始于磔刑,肢解而死呢?

01

若是提到明朝的权宦,想必大家应该会想到王振,毕竟王振是明朝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权宦,而且将英宗狠狠地坑了一把,致使英宗成为明朝唯一一个被俘的皇帝。土木堡之变之前,王振在朝中的权势极大,英宗称其为“先生”,众臣称其为“瓮父”,争着巴结王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曹吉祥便是出自于权宦王振门下,土木堡之变后,王振的门生以及家人大多被杀。而曹吉祥却躲过了此劫,甚至在景泰元年坐到司设监太监的位置上。其实这跟曹吉祥之前的功劳也有关系:

正统初年,曹吉祥任监军,跟随大军一起出兵征讨思任发;

正统九年,曹吉祥同兴安伯徐亨一起出兵兀良哈;

正统十三年,曹吉祥同宁阳侯陈懋一起出兵福建压制农民起义。

曹吉祥每次出兵,都会挑选一些作战勇猛的藩将、身手灵活的士卒养在自己的帐下;等到班师回京后,再将这些人养在自己的家中。所以曹吉祥的家里,不仅仅藏有这多的勇士,而且还有很多的兵器。

而石亨则是名副其实战功赫赫的大将:

石亨身材高大,善于骑射,宣德九年承袭父职出任宽河卫指挥佥事。之后参与了丰州之战、出兵兀良哈等战役,因立下战功被擢升为都督同知。在当时,明朝的边将中,石亨是仅次于杨洪的智勇双全的大将。而且正统十四年时石亨虽然是偏将,但是朝廷将其视为大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木堡之变后,石亨同西宁侯宋瑛等人在阳和口迎战瓦剌首领也先,因为宦官郭敬从中作梗,导致明军全军覆没,只有石亨一人单骑逃了回来,重新招募兵马,立功赎罪。

经于谦的推荐,朱祁钰命石亨掌管五军大营,授予右都督之位。而且没多久,便被封为武清伯。在北京保卫战中,石亨作战十分勇猛,诱敌深入,斩杀众多敌军,凭战功被封为侯爵。

景泰元年,石亨奉命率三万人巡哨大同,大败瓦剌的进犯,朝廷准许其爵位世袭。

这年英宗从瓦剌回到京城,被弟弟代宗囚禁南宫。

景泰八年,代宗已经病重,代宗无后,谁来继承皇位便是急需要解决的事情。此时京城已经有了这样一种说法:大学士王文正劝说代宗让襄王朱瞻墡(诚孝昭皇后所生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的长子来继承皇位。若当真如此的话,王文正便是新帝定鼎之臣。

即便是不考虑襄王长子,重新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是内阁大臣应该操心的事情。

不管如何,这份功劳都到不了石亨、曹吉祥这些武将、宦官的头上。石亨对曹吉祥、京军统领张鞁说到:如今皇上已经病重,若是有不测的话,如今又没有册封太子;我们何不趁着这个时机帮助上皇复位呢?这可是不世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位野心勃勃的人商量一番,便决定帮助英宗复位,如此三人便是大功臣。

就这样,三人明确分工:

曹吉祥入宫将此事告知孙太后,得到孙太后支持;

石亨与张鞁则是同太常寺卿许彬商量,许彬也同意二人的计策,便让门去找足智多谋的徐有贞商量该如何行事。几人商议决定正月十六日晚三更天,正式开始行动。

恰好在这天的白天,礼部尚书胡濙等人商议,请奏代宗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只是因为奏疏写好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群臣便决定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再上奏代宗。

然而就在这天晚上,南宫之变发生,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随之而来的便是很多人因此而得到封赏,而很多人也会因此而入狱,比如于谦;而且改变了历史。

02

曹吉祥不仅得到了大量的庄田,嗣子得到重用,而且曹吉祥的侄儿们也被授予锦衣卫实习指挥佥事,慢慢地被被擢升为都督。而曹吉祥的门生,假称自己也参与了南宫之变,而得到了赏赐的便有数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吉祥并没有读过书,所以不识字,所以他若是有什么决定主张都需要经过内阁,因此曹吉祥借机巴结内阁来支持他。曹吉祥是一个十分贪婪之人,仗着自己得宠为英宗引见官员,而引见官员的标准便是谁给他的银子多少,而非谁有能力。

英宗并非昏君,又怎么看不出曹吉祥此举呢?

但曹吉祥毕竟是自己复位的功臣,英宗并不会直接斥责他,而是会密令大臣暗中压制曹吉祥。正因为英宗此举,造成了内阁与曹吉祥之间的矛盾,曹吉祥因此对内阁很是不满。

而石亨作为战功赫赫、手握兵权公爵,比曹吉祥更为过分:

他的弟弟、侄儿等家人假称也参与了南宫之变,而得以入朝为官者有五十多人,至于其他的亲戚、朋友等包括一些骗官者竟然达到了4000多人。

此时的石亨在朝中的地位极高,而且只要是石亨提出的建议,英宗都会照准。一些希望能通过石亨平布青云的都拜在他的门下。石亨甚至为了泄自己的私愤,而害死了忠心耿耿的于谦等辅臣,还将那些曾弹劾过的大臣贬黜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石亨大权独揽,在朝堂上为所欲为。

他每天都会入宫见英宗,哪怕是英宗不召见他,他也会找出各种借口见到英宗。若是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会脸色大变。等到出宫后,便会自己造势,说皇帝如何如何信任自己,自己权柄如何

石亨与曹吉祥是帮助英宗复位的功臣,确实不假,但是二人其实并非因为忠心才如此做,而是想要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所以在英宗复位后,石亨与曹吉祥的所作所为便不足为奇了。二人的过分之举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也会遭到很多人的弹劾,但是英宗一直念着二人的功劳,即便是知道二人的作为也不会严加惩处,顶多就是训斥一番。

然而次数多了,二人做得越来越过分,英宗并非昏君,又怎么能一直纵容二人如此胡来呢?

03

曹吉祥与石亨因强行霸占民田,被监察官员们多次弹劾,二人便怀恨在心,在英宗面前说这些检察官员的坏话,并且令礼部尚书王翱重新核查这些检察官员,只有年龄超过35岁的才能继续留任,至于不到35岁的一律调任为州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一共有二十三人被调任为知县,这些官员在被调任时,恰好遇到了风雷雨雹天气,英宗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样做并不对,所以便让这些官员官复原职。

没多久,曹吉祥与石亨二人之间闹起了矛盾,御史杨瑄、张鹏人便趁机弹劾二人。没想到二人摒弃前嫌,重新勾结在一起,并且认为此次的主谋是内阁大臣徐有贞、李贤,所以曹吉祥与石亨便到英宗面前诬陷徐有贞、李贤等人,而且还告诉英宗御史张鹏其实是宦官张永的从子(张永在英宗复位时被处死),而张鹏同杨瑄其实是同谋。

英宗十分生气,便将两位弹劾曹石的御史直接关进了诏狱,另外李贤与徐有贞也被抓了起来。

没多久,承天门失火,英宗便让内阁大臣岳正帮自己写一份罪己诏。

岳正在罪己诏中的用词比较苛刻,曹石二人便借此机会再英宗面前诬陷岳正,岳正被赶出了京城

曹石二人见英宗对他们言听计从,所以便更加的过分,导致群臣是敢怒不敢言。

若是有人偷偷地写匿名的奏疏弹劾曹石二人的话,曹吉祥竟然让英宗悬赏转捉拿此人。

慢慢地时间久了,英宗便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便问内阁首辅李贤“夺门”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贤的话彻底让英宗改变了自己对曹石的看法:如果说是迎接上皇大驾是可以的,“夺门”怎么能作为后世的榜样呢?皇位本就是皇帝的,“夺”字不就说明皇位本来不是你应该有的了吗?而且若是当时失败了,又该将您置于何地呢?更何况那时候郕王已经病重,若是他病逝,群臣自然会请您复位,有何许多此一举“南宫之变”呢?他们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封赏的机会罢了。

英宗这才恍然大悟,曹石让人帮助自己复位真正的目的。

所以便下旨今后在奏章中决不可出现“夺门”二字,而且将那些“冒领”夺门之功而被封官的四千多人全部革职。

04

天顺三年秋,石亨的侄子谋反、凌辱亲王而被诛杀,石亨自然受到牵连,被英宗直接削为庶民,并且追究其朋党,将他们悉数罢黜。次年正月,石亨被人弹劾心怀叵测,跟他的侄儿一起,曾想图谋不轨,多行不法之事。

英宗将石亨下狱,抄没其家产,一个月后石亨死在了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吉祥见石亨下如此凄惨,不由得心中害怕,便想要寻求一个自保的办法。曹吉祥厚赏养在府上的藩将们,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这些藩将们也担心一旦曹吉祥失势,他们也会地位不保,所以便心甘情愿听从曹吉祥的话。

曹吉祥的侄子曹钦,位置都督同知,被封为昭武伯。他曾问自己的门客冯益:历朝历代有宦官的子弟做天子的吗?

冯益说到:您的本家魏武帝曹操不就是嘛?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便是东汉时期的宦官,而曹操的儿子曹丕在220年逼迫汉献帝让位,自己坐到了皇位上,将自己的父亲曹操追尊为武皇帝。

听到冯益这样说,曹钦十分高兴。

天顺五年七月,曹钦的家人曹福因为做了错事而被弹劾。英宗便下令锦衣卫处理此事,并且晓谕群臣此事。曹钦便十分惊讶:上次是石亨被抓,这次又这样,实在是太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曹钦便决定起兵造反,恰好此时甘州、凉州出现叛乱,急需朝廷派兵前去,英宗便下旨怀宁后孙镗率兵西征。然而大军还未出发,曹钦便在这个月的庚子日发动叛乱。

按照原定的计划,曹钦将这些藩将军都聚集在一起夜饮,曹钦率兵攻入紫禁城,而曹吉祥则是负责接应。这天晚上孙镗负责在朝房值班,在众藩将中有一个叫马亮的,担心此事败露后,会牵连到自己,所以便偷偷溜出去将此事告诉了左军都督吴瑾,吴瑾赶忙将此事告知了正在值班的孙镗

孙镗将吴瑾的奏疏交给了英宗,英宗接到奏疏后,便直接命人将曹吉祥绑了起来。

若非这位叫马亮的藩将胆小怕事,估计大明王朝会提前结束。

曹钦在发现马亮偷偷溜走后,便赶紧派人找到了他并直接将其杀了。然而事情已经败露,曹钦败局已定。曹钦见自己大势已去,便投井自尽,而曹钦的家人全部被杀。

至于曹吉祥,英宗则是下旨始于磔刑。

就这样,石亨与曹吉祥二人,均不得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石亨与曹吉祥二人确实是英宗复位的功臣,但他们帮助英宗并非是因为对英宗忠心耿耿,也非为大明王朝的基业着想,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想要得到封赏的机会。

确实如曹吉祥与石亨所愿,他们成了英宗复位做大的功臣,权倾朝野,显赫一时。

但他们帮英宗复位的初衷,本就是自私的,便注定了他们不会善终。

参考资料:
《天顺日录》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明史·本纪第十二·英宗后纪》
《明史·列传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