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太监

宫崎市定在《九品官人法研究》中说,唐朝宦官之祸实际来自北魏。但是一般人读历史书,却看不到宦官在北魏政治舞台的活跃。实际上,在北魏历次大事中都活跃着宦官的身影。但他们的活跃,是受制于北魏宗室和外戚的。这种任用官宦的方式,被后世给继承下来。

一、北魏皇帝对官僚的排斥

宦官是皇权的附属品,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当他逐鹿中原后,部落酋长突然权力暴涨。但南北朝背景下,正是士族的勃发期,北方汉族士族垄断地方,逼得中央只能与士族合作,共分权力。所以北魏建立初期,政权是由鲜卑部落出身的代北武人贵族和中原汉地士族共同瓜分。但如宫崎市定所说:“对天子而言,最希望出现的是官僚制度。官僚则仅仅作为天子手足运作 ……汉人贵族(士族)则希望实行贵族制(门阀制度)”。

鲜卑贵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卑贵族

在皇权独裁的诱惑下,开国的道武帝拓跋珪镇压了在北魏建立中厥功至伟的宗室、部落贵族,引诱汉族士大夫出仕。他孙子太武帝则借国史之狱又镇压了以清河崔氏为首的大批士族。于是乎,在内外皆空的情况下,宦官崛起了。

二、宦官的公开登场和泛滥

目前所见最早公开亮相的宦官,是北魏三代皇帝太武帝时期的仇洛齐,他担任的官职叫“内都大官”,这是北魏独有的司法官,类似大理寺。此官职自北魏二代皇帝明元帝开始设立,至孝文帝改革废止,共出现了23人。仇洛齐是太武帝晚期最后一位内都大官,此时间正是太武帝处决崔浩等汉族士族之后。可见任用宦官就是在填补政治真空甚至进一步打压汉族士族。

北魏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太监

宦官公开崛起,真正开始于孝文帝时期。孝文帝前期,一直是祖母冯太后摄政,冯太后在史学家的评价中其实和慈禧一样,只不过冯太后没有卖国。凭借冯太后的权势,太后身边的宦官鸡犬升天。冯太后即利用宦官操纵朝政,但对宦官她也十分警惕“性严明,假有宠待,亦无所纵”。

三、孝文帝的改革

至孝文帝改革,明确给诸宦官官阶,使得宦官如同朝臣一样可以登堂入室。孝文帝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但第二次的改革细则遗失,已经不可考,第三次改革是孝文帝晚年改革,实际运行于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元恪时期。按照宫崎市定的说法,第一次改革被称为太和前令,第三次改革称为太和后令。前令中,官职分九品,九品再分正、从,正从之中还分上、中、下三等,共九品五十四阶。

新华社模拟孝文帝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社模拟孝文帝改革

宦官的最高官职为正二品上的中侍中,侍中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为门下省长官,由于是宦官独占,所以侍中前还加上了“中”字,显示官阶为宦官形式。其下有正三品上中常侍、中尹;从三品中中给事中;正四品中中黄门令;正五品上中谒者仆射、中黄门冗从仆射;正五品中中黄门;从五品中小黄门;从五品下中谒者;从六品上寺人。

在上门无寒门的南北朝,北朝亦以南朝为样板,建立了北朝的门阀品阶。其中九品以上为流内,九品之外的官员也有品阶,称为蕴位、勋位,称为流外。这些流外诸官就是后世衙门小吏的前身。在前令中,正四品以上为高阶官,原本只有清流士大夫才能担任的,而现在宦官也可担任,可见北魏宦官权力之大。

南北朝士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士族

四、向地方渗透

除了占据中央高位,北魏宦官在排挤地方土豪地主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魏以阉人为外吏》中对此事有很精彩的论述,证明北魏确实以阉人为封疆。

幽州,传统汉人城市,自魏晋九品中正制以来,幽州中正官长期为范阳卢氏、北平阳氏、范阳祖氏把持。直到北魏,地方大族垄断选举的情况才出现了松动,宦官平季担任幽州大中正,并兼摄燕、安、平、营诸州中正。除了中正官,宦官还能担任地方刺史。后代学者经过考证,至少在并、定、冀、幽、济、泾、华、瀛、怀等州,都有过宦官刺史的记载。尤其是作为北魏统治核心的并、定、冀三州,更是宦官多次任职地。以冀州为例,北魏自道武帝至孝武帝,刺史共45人,宦官有5人,这5人中又有4人是在孝文帝时期出任刺史的。

南北朝贵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贵族

虽然是宦官,但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居然很高。如《魏书·阉宦传》评价孝文帝时的宦官抱嶷,“职当机近,诸所奏议,必致抗直”,恪尽职守。宦官赵黑担任定州刺史,“克己清俭”,有人行贿,他严词痛斥,其后升为选部尚书,掌握人事,赵黑“能自谨厉,当官任举,颇能得人”。

五、政变中的宦官

虽然存在好宦官,但随着北魏政局的腐化,宦官集团亦堕落下去。北魏以胡太后摄政为界点,此后便衰败下去。当时的地方封疆宦官,如白水太守杨范、瀛洲刺史王温都无值得称赞之处,因此赵翼断言“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况此辈乎”。

南北朝皇帝和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皇帝和太监

北魏末年发生了一起转折性事件——元叉政变,其与六镇之乱互为表里,共同推动了北魏的灭亡。520年7月,宦官刘腾、宗室元叉与宗室元怿的矛盾,最终演变成政变。刘腾、元叉囚禁了胡太后。刘腾被提拔为司空,和元叉分别执掌内廷、外朝,共计5年之久。二人执政加剧了中央腐化和政治败坏,最终引起了523年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地方叛乱,此后演化为六镇之乱。元叉因平叛不利逐渐失势。虽然破六韩拔陵和六镇之乱最终都被平定,但中央反元叉派趁机剥夺了元叉权力,并将之诛杀。胡太后趁机再度摄政,并对已死去的刘腾施加夺爵、除官、开棺戮尸的惩罚。

文史君说

六镇之乱被平定后,尔朱荣做大,又发动了河阴之变。他将胡太后、三岁幼帝及公卿大臣两千余人皆溺死于河阴,这些公卿中不乏胡太后的亲信宦官,至此北魏宦官势力遭到严重打击,北魏进入到了权臣执政时代。随后就是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继续由权臣执政。当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宦官势力再度复兴。其代表就是樊叔略。他本是北齐人,被施加腐刑,送入内廷,因气度不凡被皇帝忌惮,壮志难酬,遂投奔北周。樊叔略在北周武帝灭齐过程中出了大力气,“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灭亡北齐后,樊叔略负责治理北齐首都邺城,作为昔日敌人大本营,治理难度极大,但在樊叔略手中,“政为当时第一”。北周营造洛阳时期,洛阳宫殿亦由樊叔略规划设计。所以《隋书》将此人列在《循吏传》中。樊叔略乃一宦官,不论是上战场,还是经略地方、负责营造,皆有其身影,如此可见,北齐、北周的宦官势力也是不容小觑。此后风云变幻,北朝宦官制度和势力基本上为隋唐继承下来,这也就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大肆提拔宦官的远因。

参考文献

姚立伟:《北魏宦官与皇权之关系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