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法完成了一次航天事业合作,将一枚火箭送上太空。有网友也爆料称,法国公布了来源于中美的月壤对比数据,两者相似度竟只有25%。不过,这个传闻并非全然属实……

详情请看下文——

据新华社报道,6月22日下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印有中法两国国旗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法天文卫星冲向云霄,开启探秘伽马暴的重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中法航天事业已有近20年的携手合作: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2023年中国向法国赠送1.5克科学用月球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在月球背面着陆……

此次卫星发射后,也有网友注意到,法国之前从中美两国均获得过月壤,但对比后发现,两者的相似度不足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该消息多半是讹传。中国第一次取得月壤,是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1731克月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些月壤的去向如何呢?据人民日报6月24日报道,3年多来,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7批次共85.48克科研样品,第一批国际申请已完成专家评审。目前共产出105篇科技论文。

而向法国赠送月壤,则发生在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中国向法国赠送了1.5克科学用月球样品。此外,2022年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中国赠送俄罗斯1.5克科学用月球样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该图出自于2021年的一篇论文《嫦娥五号月球土壤的地外光合作用》。作者是南京大学的姚颖方博士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论文中的这张图讲了什么呢?

2022年9月,中科院博士李雷在科普中国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中美的月壤截然不同?》,以下为部分段落节选:

1978年美国官方赠送了我们一份月壤,虽然仅仅1g重,但是对当时的我国,可谓是极其贵重的物品。到了2021年,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月壤。

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结果大吃一惊,因为中美采集的月壤差异之大到让人难以置信。下图是通过 XRD machine learning分析的中美月壤,图中上部为嫦娥五号的月壤,下部为阿波罗(Apollo)的月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从峰图上看到二者就差异极大。事实上,在组分上,差异也十分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在论文里都用“Surprisingly”来形容了,可见二者的差异有多明显( distinct)

Surprisingly, the powder XRD (PXRD) pattern of the CE-5 sample was distinct from the Apollo data

用一个说法,就是美月壤成分相似度不足25%

我们的解释是,中美采集月壤的地方不同,我们采集的月壤更年轻。

注:这里没有怀疑美国月壤造假或者赠送我国假月壤

对于这一结果,在2022年有不少科学界人士探讨过可能性。一种解释是——因为两者的采样区域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美国和苏联取回的月壤相比,中国取回的月壤比较新,有10-20亿年的历史,美国的降落地点都是在中低纬度的月海,形成年龄集中在42-32亿年前(也有部分可能形成于不到10亿年前的哥白尼纪)。而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月球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全部是以此为锚点,参考其他观测结果(主要是撞击坑统计)外推来的。

不过,这种解释也有一定问题。阿波罗六次登月,轨迹遍布月球正面,六个地点的月壤完全相同,嫦娥三号、五号也在月球正面登陆,离阿波罗15号的距离比其他阿波罗之间的距离还近,而嫦娥采集的月壤性质跟阿波罗采集的完全不同。

关于科学的探讨就进行到这里,只有日后中国非常靠近阿波罗的降落地点采集了月壤,或有第三国也登月采集到月壤,或许才能为此事做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吧。

小结

1、网传法国发布了中美月壤对比数据,此事并不属实,论文发布者为南京大学博士等。

2、论文中对比的中美月壤数据,确实相似度不到25%。

3、阿波罗登月6次地点各不相同,采集到的月壤完全一致

4、中美两国登月时采集地点不同,不能成为合理解释。中国也有距离美国很近的登月地点,但两者采集到的月壤仍然完全不同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