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管院被撤销,其实也抛出了一个疑问,中管院是不是个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资料图: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已被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图/IC photo

| 江城

日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管院)被批滥设下属机构、大肆销售培训证书等,已被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一个带“中字头”的事业单位被撤销,这一罕见的处分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之所以被撤销,是因为中管院实在是劣迹斑斑。根据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发布的通告,中管院存在滥设下属机构,肆意扩大业务范围,以牟利为目的对社会大肆销售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以及大肆招揽各类“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违规向企业颁发“中国”字头荣誉证书、建立“中国”字头基地、主办“中国”字头论坛会议,违规使用带“中国”字头机构对外宣传报道和进行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

而最近较为知名的案例,是2021年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在舆论场上掀起轩然大波。而该文的作者郭萍就曾顶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身份。

说白了,中管院的这些行为,就是利用自己国家事业单位的身份,为许许多多的个人、机构和活动背书,或是售卖种种所谓培训证书,并从中牟利。在媒体的公开报道里,中管院甚至还曾售卖过不用考试、交钱就能获得的“风水师证”,这些行为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因为种种违规行为,中管院多次被通报处罚,但似乎都没有彻底收敛。如今,该组织可谓是迎来了“最终裁判”:正如通报所说,中管院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严重偏离公益属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权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被撤销可谓是咎由自取了。

事实上,以往对于各种山寨机构的处罚人们并不陌生。比如,在前几年民政部就连续公布多个批次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这些社团的操作和中管院是类似的,都是动辄挂着“中国”“中华”“国际”的字头,给各路人马背书,售卖五花八门、名头唬人的证书。

但中管院的特殊之处,其不是山寨的,是正经的事业单位。但也正因为如此,它背书的“能力”也更强,对于社会秩序的扰乱也更严重。这件事也给人们提了个醒,作为有正式身份的事业单位,更应当强化管理和规范,绝不能为了利益砸了自己的招牌,也砸了国家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中管院被撤销,其实也抛出了一个疑问,中管院是不是个例?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违法违规机构?从一些消息来看,对此人们恐怕只能打一个问号。

2023年7月,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论坛活动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提到,近年来,一些未经合法登记的主体假冒官方机构、正规组织举办“山寨”论坛活动,或通过论坛活动形式实施诈骗敛财;有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举办的论坛活动存在随意冠以高规格名号、虚假宣传、违规评奖、违规收费等乱象;个别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举办的论坛活动存在主题交叉重复、内容空泛、缺乏实效等问题,亟待进行整治规范。

从通知的覆盖面就可以看到,一些山寨机构、社会组织,或是个别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存在一些乱象,他们的操作方式和中管院有类似之处。

这对社会也是一个提醒,借着中管院被撤销的机会,更重要的还是应当强化监督网格,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违规机构和操作进行统一清理,对类似乱象进行系统性的规制。在拔掉一个中管院之后,也要从根本上防止下一个“中管院”出现。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