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深圳“一号改革工程”再迎系列举措。

日前,《深圳市2024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市场化方案》)《深圳市2024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法治化方案》)《深圳市2024年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国际化方案》),提出共计105项主要任务。

据了解,深圳自2018年以来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已迭代推出上千条改革举措。

去年8月,深圳连发《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三份文件,提出至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

此次的三文是去年文件的落实与更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三文出现了不少“新招”。例如,《市场化方案》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工作”置于首条,要求推动L3级别及以上自动驾驶产品量产上路;《法治化方案》透露将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条例出台;《国际化方案》明确将打造宽松便利的吸引外资高地,尤其在服务业方面,将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序推进放宽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推进L3及以上自动驾驶量产上路

建设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尤为重要。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认为,一方面,深圳“20+8”产业在产需结合方面存在短板,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迫切需要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民营、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市场准入仍存在隐性壁垒,在某些产业领域的“参与感”有限。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2023年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同比增长38.2%,连续两年保持35%以上的增长。6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首批确定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深企联合体“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潮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入选。

在此背景下,《市场化方案》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工作”置于首条,明确将争取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同步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工作,推动实现L3级别及以上自动驾驶产品量产上路。

为破除隐性壁垒,《市场化方案》还提出,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通过构建政府采购三类指标体系,聚焦政府采购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同时,对于超过400万元的政府投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市场化方案》明确,将中小企业参与份额提高至40%及以上。

多项执法举措瞄准消费

2023年,深圳陆续出台前海投资者保护条例、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等,使前海、光明科学城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有法可依”。

今年,河套深圳园区也有望迎来专项立法。根据《法治化方案》,今年将加强河套深圳园区建设法治保障,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条例出台。同时,《深圳经济特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等一批重要立法项目也将推动出台。

执法方面,去年首次跻身“万亿消费城市”的深圳,今年的多项举措瞄准消费领域。

例如,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深圳将围绕预付式消费、即时零售前置仓等应用场景确定检查事项、检查规则、牵头及责任部门等内容,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综合监管试点,完善协调监管机制。

同时,深圳将持续在重点消费领域引导企业参与“放心消费承诺”,加强对承诺实施情况的监督,全年将新增2500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

今年以来,深圳演出市场异常火热。大麦网显示,深圳全年将举办240余场演出,包括演唱会、音乐节、Live、音乐剧等,其中演唱会数量全国前三。

《法治化方案》由此提出,将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加强大型演出活动审批、票务信息和演出现场规范管理,指导演出举办单位强化事前安全评估,及时开展审核审批工作,优化审批服务。

同时,加大对线上线下倒票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整治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演出生态和市场环境。

便利资金、人才、数据跨境流动

6月18日,深圳一天之内迎来港资、外资两家企业布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太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消费、会展、航空等领域开展合作;瑞士德科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马思翰访问深圳,透露将进一步拓展深圳业务,助力深圳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外资频频“落子”,与深圳着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关系密切。

根据《国际化方案》,深圳将打造宽松便利的吸引外资高地,首项举措即是“积极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尤其在服务业领域,深圳将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序推进放宽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动特定行业领域扩大开放。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分析道,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的跨境流动是关键和难点所在,“可在大湾区范围内先行探索,尤其利用好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与港澳率先实现制度突破与规则衔接。”

资金方面,《国际化方案》明确,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资金(包括外籍人士合法收入)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同时,进一步深化深港跨境征信合作,允许深圳银行通过征信机构依法依规获取香港客户的征信信息。

人才方面,《国际化方案》提出,将深化赴港澳商务备案“全网办”,实现办理备案“零跑动”,实行赴港澳商务签注“全城通办”,并为经深圳市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企业高管办理每次在港澳停留时间最长30天的人才签注。

数据方面,深圳将支持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创新数字贸易制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国际科技信息枢纽,加快建设数字要素流通便利、数字贸易规则完善、数字技术创新引领的数字贸易国际化环境。

据深圳市投资促进局统计,今年1-4月,深圳新设超2600家外资企业,占全国比重超15%,同比增长超过10%;截至5月28日,深圳已与全球59个国家的95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目前来深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超3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