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带着女儿去朋友家吃饭,我到了后,她还在厨房里准备,她家儿子也在家,不让我帮忙,我便陪着两个孩子一起玩起了游戏。

不一会,她老公便下班回来了,跟我和两个孩子打过招呼,就主动去厨房帮忙去了。

没想到,她老公刚进去没一会,厨房就传来了朋友的呵斥声:“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你还是做不好!”“拿走啊,一点眼力见没有!”“这个不该这么放,你怎么那么笨呢……”

大嗓门,我和两个孩子,在客厅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从头到尾都是朋友在数落,她老公连大气都没喘一下,搞的我心里都不由得一紧,同情起她老公来。

“宝贝,你妈妈经常这么说你爸爸吗?”我问同事儿子,他点了点头。

“那你觉得爸爸好吗?你喜欢爸爸什么呢?”我又继续追问,我觉得朋友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对爸爸产生不好的印象。

果不其然,朋友的儿子说道:“爸爸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但有时候他会给我买玩具车,带我出去玩,所以,我也不知道喜不喜欢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有优点就有缺点,你的爸爸也是个非常好的爸爸。”我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男孩对爸爸的看法,只好这么跟他说。

很快,饭菜做好开吃了,然而朋友对她老公的絮叨依旧没有停止,“你吃饭能不能别吧唧嘴,看着就心烦!”“给孩子夹菜都不会,真不知道你能干点啥!”

也许是因为我在场的原因,朋友的老公全程低着头,默默吃着饭,脸色越来越难看。而我坐在一旁,如坐针毡,这顿饭吃得我实在是尴尬又压抑。

回家的路上,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果果的爸爸真的那么笨,什么都不会做吗?”我意识到,朋友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她自己的丈夫,也无意中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01 当妈妈数落爸爸变成一种习惯

对孩子而言,初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两个人自然是爸爸和妈妈。

爸爸,是一个家庭的脊梁,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是全家安全感的主要来源,他可以不优秀,但必须有责任心,值得家人信赖,所以,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父亲应该有一个坚毅的、遇事沉稳冷静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是家庭氛围的缔造者,一家人在一起是否快乐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妈妈,所以,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妈妈所呈现给孩子的应该是包容性强,温和的形象。

然而,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妈妈经常数落爸爸,尤其是还当着孩子的面,便会打破孩子们对父母的传统看法,时间一长,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少烦恼和困扰。

首先,影响孩子“男性性格”的形成

所谓“男性性格”,说得简单点就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气概,一种运筹帷幄、处事不惊的自信。

教育家说:“父亲的可靠、稳重、威严是子女男性性格形成的基石,拥有男性性格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生幸福。”

男孩若缺少男性性格,就无法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不能给人以安全感,成年后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合格的爸爸。

女孩若缺少男性性格,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够沉稳内敛,阴郁暴躁,情绪多变,成年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社交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导致孩子长大后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儿童心理学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

依据这个理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妈妈经常数落爸爸,那女儿长大后则有极大的可能在无形中继承这种交流模式,并会无意识的将其带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数落自己的男友和老公。

对于儿子来说,爸爸的意义更为重大,当妈妈数落爸爸时,在他的眼中,妈妈数落的并不是爸爸一个人,而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男性。

因此,他就会向被数落的爸爸趋于认同,觉得作为男性就该被女性数落,从而变得越来越懦弱,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强悍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个懦弱的儿子的原因

第三,影响孩子的择偶标准

心理专家胡慎之认为:过分能干强势的妈妈,有时候会抹杀掉丈夫在家里的价值,继而抹杀了他作为父亲的价值。

在一个“父亲价值丧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择偶观念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儿子来说,他们可能更容易被那些强势、像母亲一样的女性吸引。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这种家庭模式,认为这样的女性伴侣是“正常”的。

对于女儿来说,情况则稍有不同。她们可能会倾向于寻找与父亲相似的男性作为伴侣,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对方,让他变得更好。

但现实往往并不如她们所愿,因为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会导致她们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受挫。

02 为什么那么多妈妈都喜欢数落爸爸?

实际上,如果你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身边有很多女性像我的朋友那样,常常批评她们的丈夫。而且,大部分这样的妈妈似乎已经把数落丈夫当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成了他们家庭沟通的一种“传统”。

然而,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呢?

① 缺乏安全感

父亲是女儿看到的第一位男性形象,对女性的性别认同和亲密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蒂姆·赫瑟林顿的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影响女孩一生的亲密关系,使她们更容易出现“缺乏父爱综合征”,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胆小怯懦、自卑焦虑等。

如果一位妈妈在做女儿的时候,缺乏父亲的陪伴,那么她在成年后也多半缺乏安全感。

所以在她们组建家庭后,为了获取安全感,会对丈夫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烈的依赖,一旦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过度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对现状不满

据2023年7月27日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报告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连两成都不到,报告还指出,60.7%的孩子缺失“父教”,22.4%的儿童一周都见不到父亲。

这意味着在我国,育儿的艰辛,家务的繁琐,都落在了妈妈身上,久而久之,这种对现状的不满,便堆积成了委屈,转化成了数落和埋怨。

③处于某个特殊时期

产后,更年期,事业瓶颈期,家庭经济状况出现危机等这些挑战,往往会增加妈妈对爸爸的数落。

不过,这些数落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妈妈在特殊时期面对压力时的一种情绪宣泄。

以上三种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本质都与妈妈内心缺乏安全感有关。

缺乏安全感的人,普遍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很难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所以,经常数落丈夫的妈妈,生活得普遍不幸福,要么经常板着一张脸,很容易被激怒,要么总是唉声叹气,对生活充满了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孩子的培养是有特别的力量的”。

聪明的妈妈,从不在孩子面前数落爸爸,因为她们明白在孩子面前数落爸爸,除了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徒增烦恼,根本无法给生活现状带来一丝丝改变。

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妈妈们应当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格局,学会维护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做到起码不在孩子面前数落他们的爸爸。

即使他偶尔犯错,也应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他改进,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