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是兵团这片沃土,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说起兵团,当代著名作家韩天航激动不已。

1963年,19岁的韩天航从华东师大一附中毕业,怀揣着作家梦想,他主动报名从上海来到兵团。

自此,韩天航与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其间,他下地抡起坎土曼干活、挖过地窝子,在一二六团中学教书,担任国企会计、宣传处干事……兵团火热的生活,为韩天航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韩天航把兵团人的故事诉诸笔端,开荒人、牧羊人、放马人、养鹿人、种瓜人……这些普通职工群众,在他的笔下闪烁着令人难忘的人性光芒。

写好人、写兵团人是韩天航一生的追求,他的文学作品以及改编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都充满了正能量。在他的笔下,平淡的人生也可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小说《母亲和我们》中刘月季的故事原型,就来源于韩天航女儿上托儿所时的一位老师。

“这位山东大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上那种甘于奉献、热爱生活的精神让人感动,应该说,我们兵团人都有这个特点,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的光辉。”韩天航说。

《母亲和我们》充满激情的表达,真实感人的故事,平凡而生动的细节,朴实无华的文字,把读者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世人展现了一位平凡母亲的传奇故事,一代军垦人的英雄史诗。

“写作的时候,很多次自己都感动到落泪,心情时而激动、时而压抑……他们的人性光辉,坚定了我用毕生精力去书写兵团人身上那种独特精神的决心,要让他们的故事被世人知晓。”韩天航说。

从此,韩天航以笔为犁,辛勤耕耘,书写兵团人的工作、生活和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60余年来,他累计完成20余部、600万字兵团题材的作品,5部作品获兵团“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6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韩天航的笔下,观众结识了《戈壁母亲》里的刘月季,《大牧歌》中的许静芝,还有《热血兵团》里的热血青年。这些优秀作品,让上海知青韩天航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兵团作家。

谈起自己的创作过程,韩天航表示:“因为在兵团生活时间久了,对这里的生活和人们有了感情,也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心里的情感总是难以抑制,想要表达出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写下了《母亲和我们》《我的大爹》《牧歌》等反映兵团人生活的小说,这些作品先后被搬上了荧屏。”

对于韩天航来说,兵团是文学和影视创作的“富矿”。在这里,他源源不断地找到了创作灵感和素材。他常常说:“每一个兵团人都是一部‘长篇小说’,都有一个传奇故事。”

如今,80岁的韩天航仍然坚持写作,目前正着手创作以进疆女兵故事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山东女兵》。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韩天航说,生命不止、创作不止,只要活着就要书写兵团。(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丽德尔·塔帕衣)

本文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王萌 责编/李雪 贺伟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