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大哥在电话中告诉我:75岁的姑妈走了。

我的心情还是一沉,尽管我和姑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亲热,甚至还有点疏远,但接到消息的那一瞬间,我的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兄弟姐妹五人里,在此之前已经走了两位,从今之后又少了一个。对年过九旬的父亲来说,垂暮之年还要看着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弟弟妹妹去世,心中的伤痛肯定是难以言表的。

大哥在电话里只是告诉我这个消息,并没有问我要不要回家参加姑妈的葬礼。或许在他心里也知道,我这个远在他乡的侄子,回不回去都在两可之间,不回去也很正常。因为姑妈和我们兄弟之间,一直就有点疏远……

我的老家在湖南益阳的农村,父亲是兄弟姐妹的大哥,比最小的叔叔大了二十岁,即使这回去世的姑妈,也比父亲小了15岁。

因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几个叔叔和姑妈都是在父亲的拉扯下长大并成家的。只是“共是爹娘各是命”,兄弟姐妹长大后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二叔早年参了军,退伍后回到地方却突然就青云直上,从大队支书到乡长,最后当了书记退休,在地方上也算得上一个知名人士了。

三叔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从小就钟情于机械技术。虽然生长在农村,却似乎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柴油机发电机之类的技术,曾经在我们全区(县下的派出机构)都颇有点名气,经常有人来请他去维修机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父亲把几个弟弟拉扯大,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种地农民,但二叔和三叔却都出人头地了。

三叔之后就是姑妈,据我大哥大姐说,他们懂事的时候,姑妈还没有出嫁,就连她出嫁的嫁妆都是我父亲准备的。

姑妈的运气也不错,姑父虽然也是本村人,订婚后却在部队提了干,后来转业到了地质队,是那年代少有的吃国家粮的人。

可以说,父亲兄弟姐妹五个,除了父亲和小叔外,二叔、三叔和姑妈都扬眉吐气做人。

而小叔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未能有什么成就。而我父亲,却完全就是因为要照顾几个弟弟妹妹的缘故。

那么,父亲为弟弟妹妹们付出了那么多,是否也得到了他们的反哺呢?

在面子上,几个叔叔和姑妈确实对大哥礼敬有加,但这一切似乎有个时间点作为分割线。

大概就是在80年代前后,叔叔和姑妈们对我父亲基本都保持在小时候的状态。

但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各自的身份地位的变化,以及自己家庭的发展,再加上当时社会实情的变迁,他们对我父亲、对我们这一家的态度就慢慢有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其实并不能从他们对父亲身上的态度看出来。相反,只要面对我父亲本人,他们依旧是恭恭敬敬的。

但如果我父亲不在场,尤其是我们这些晚辈,叔叔和姑妈们对我们的态度就有明显的差异了。

到我懂事的时候,几家堂兄弟表姐妹都已经长大了。那时候,我、二叔的儿子,三叔的儿子,姑妈的两个儿子几乎是前脚后脚开始读书的。

虽然几兄弟里我年龄最小,但也相差不大远,四兄弟的年龄就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个,而年龄最小的我,因为启蒙最早,反倒和他们几乎同级了。

当时,我们家人口最多,家里的条件原本就不厚实,再加上我们兄弟姐妹五个陆续上学,在地方上算是过得比较窘迫的。

而那时候二叔已经当了领导,三叔的“技师”也名声在外,姑父拿国家工资,他们几家的条件就比我们家好一大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几个孩子去姑妈家的时候,姑妈和两个表哥对我们都不冷不热的。虽然不至于冷面待人,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嘘寒问暖的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如果两个堂哥去了姑妈家,不管是姑妈还是两个表哥,都会显得非常热情,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会主动拿出来塞给他们。

最开始,只是我哥哥姐姐们慢慢就不喜欢去姑妈加了。而我或许是年幼无知,也许是因为学习成绩比他们几个都要好的缘故,依旧是抱着“去姑妈家”的心态,不羞不躁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跑。

这种情况很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小学毕业那年的一个场景,我才突然明白姑妈应该对我是“另眼相看”的。

那一次是姑父从省城回来了,两个表哥来我们班上找二叔的儿子、也就是我大堂哥,说放学后一起去他家。

他们在一起嘀咕,不小心就被我听到了,我便咋咋呼呼地说我也去。

都是亲戚,既然我嚷着要去,他们自然也不好拒绝,但事后回想起来,当时两个表哥的脸上好像是有点不乐意的。

放学后,我屁颠屁颠跟着他们一起走,沿着山边的小路直接到了姑妈家。姑父倒是一碗水端得平,见到我们几个晚辈,也一视同仁亲热地和我们每个人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进屋之后,姑妈在分零食给我们的时候就让我看出来了,两个堂哥加上她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有几颗糖几包饼干,之外还有一根大香蕉。

分到我手里的则只有两颗糖和一块饼干,我最馋的大香蕉却不见踪影。乃至姑父都在旁边说:你不能这么给,宁可自己儿子没有,也不能缺了“客人”的份。

但姑妈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他还是小孩子,少吃点也没什么,不就一根香蕉么。

要知道,那年代在我们那样的山区,香蕉可真的是稀罕物。说得夸张点,我看着他们几个手里的香蕉几乎就流口水了。

我虽然年龄小,但并不傻,这样的场景当然看得出来。当时就没有说话,眼睛却有点发红了,趁着他们几个说说笑笑不注意的时候,我就偷偷跑回了家。

当然,那两颗糖和饼干我倒没有丢下,一直留着在手里,回到家在父亲面前展示,说这是姑父给的糖果。

父母还在说我又嘴馋,还说幸亏是你姑妈家,要不然别人会怎么想。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就说:他们四个都还有香蕉吃,只有我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至今还记得,我说出那句话的时候,父母脸上的笑容当场就有点僵硬,但还是没有说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还有我有事没事喜欢往姑妈家跑,从那以后,就连我也慢慢不去了。

一些年后姑父病退回到老家,反正亲戚们都住在一个村子里,吃过饭晚上都能走动。姑父也喜欢来找我父亲和二叔聊天,也曾偶尔感慨过:大哥家的几个孩子似乎都不喜欢去我家玩…

在我心里的那些想法,当然是不能拿到明处来说的。就那么我们慢慢长大,似乎和姑妈家的关系就逐渐疏远起来。

再后来,我们几个读书的兄弟里,三叔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辍学,跟着三叔学修理去了。

两个表哥、二叔家的儿子和我,应该是先后两年考上了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姑妈对我们的态度似乎又发生了点变化:对三叔的儿子逐渐冷淡,对我这个曾经忽视的侄子,又开始由衷地热情起来。

但我的性子比较倔,除了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走亲戚时会去姑妈家走一趟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很少登门。

姑妈偶尔会说起这些事,我也以太忙为由搪塞过去。次数多了,姑妈应该也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不再那么“赶着”我问长问短了。

再后来,我们几兄弟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发展,也各有不同的际遇。这里面最不幸的是二叔一家,大概在08年到18年十年间,竟然像流星般陨落,如今全家都不在了。

倒是姑妈家的两个表哥发展不错,但毕竟幼时的“心结”在那里难以消除,我和姑妈家、和两个表哥之间也极少联系。

前年的下半年,姑父意外中风摔倒去世。我当时在江苏出差,得知消息后当即就赶回了老家。毕竟从小到大,姑父对我们这些侄子可真的是一视同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娘家的侄子来参加葬礼与否,对姑妈、对逝去的姑父来说都无足轻重,但在我心里,在父亲心里,似乎更愿意看到这一幕亲人和谐的场面。

这些年来,随着父辈们的逐渐衰老,就连最小的四叔都七十岁了,父亲更是虚岁九十。

老人家每次和我打电话时,总是说起自己兄弟姐妹五人,只可惜你二叔先后三叔没了。

对他来说,不管弟弟妹妹其实也都七老八十了,只记得总是比自己要小,走在自己前面就是一种心疼。

如今姑妈去世,虽然76岁的老人,在乡下也是寿终正寝,但考虑到父亲的心结,我还是决定回去一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请了假,感谢现在发达的交通,当天晚上就回到了老家。

老父亲正坐在那里和大哥大嫂聊着,说的都是姑妈和几年前去世的二叔小时候的事,四叔陪在他身边。父亲一眼就看到我进门,眼睛里似乎骤然亮了起来:老幺,你怎么回来了…

我蹲在父亲的膝边,低声地说道:只有一个姑妈,我刚好能挤出点时间,于是便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妈三天的葬礼里,我一直陪着父亲,父亲看着躺在灵柩里的姑妈,没有哭泣,也没有流泪,只是抓着我的那只枯瘦的手,一阵阵地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