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半间云

小小导火索引起连绵大火,引起各方争议,阴谋论越演越烈,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相信谁。

最近争议剧烈的17岁天才少女事件,被贴上数学天才标签,在中专服装设计与门槛极高的高等数学之间,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支持者当作贫困人士的励志榜样,反对者认为明显反智反常识,讨论甚至外溢到阶层能否跃迁,共情的人认为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差点默默做着裁缝的数学天才,说明天不绝我。

质疑声四起,事件发酵成为全国关注的大事,到底是造假还是要破格的大讨论,这是事件参与者始料未及的。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这件事情的另一面是,大学如何特招天才学生,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不拘一格降人材?浙大等高校是否要特招天才?

等待事件慢慢平息,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社会信用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典型事件,被树立或者,被摧毁。还记得南京彭宇案吗?简简单单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摧毁了道德底线,建立起冷漠的高墙,丧失了社会低成本运作的基础。

面对典案例,有必要采取主动行为,挽回公众最关切的问题,建立基本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代,这些国学大师数学考零分

国学大师参加大学考试时数学考零分,但被录取的不少。

引用一组资料:

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罗家伦1917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钱钟书1929年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一说15分);

吴晗1931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臧克家1931年参加青岛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张允和1934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学考零分,结果被“破格”录取,为什么当时的清华北大可以这么做?他们不担心公平丧失,他们不担心高招腐败横行,贫困子弟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他们不担心招上来一个个又一个的水货吗?

实际上,有些今人眼中的“破格录取”,在当时并算不破格。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根据清华大学校史馆刘惠莉的论文《“吴晗‘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说辨析》,吴晗参加的是1931年北大和清华二年级转学生的考试。

当时,许多高校的考试时间互相错开,吴晗北大和清华的考试时间只相差了一两天。方便考生同时报考并参加几所大学的入学考试,那个时候,一名考生同时收到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并不少见。

吴唅同时报考了北大和清华,他最想上的大学是自己的精神导师胡适所在的北大,可能是数学零分,没有被北大录取,转而被清华录取了。

跟我们想像的相反,清华不是破格录取,而是按照学校规定正常录取的吴唅,吴晗当年根本没考数学。

1931年8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二十年度招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931年度)专门讨论并确定了本届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及第二、三年级转学生、研究院新生的录取标准,其中对转学生录取标准有明确规定。

像吴晗这样的文史转学生,必考课有五门,党义、国文、英文、中国通史、西洋通史,第六门是选考科目,在“大学普通物理学、大学普通化学、大学普通生物学、论理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一门”,吴唅选了论理,完美的避开了数学考试。

当年,清华大学共录取转学生31名,其中历史学系录取5名,吴晗在5人中名列第4,因此他被录取实至名归。

话说回来,如果是本科考试,必试课有数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并非突然出现

吴晗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天才,他的才能一直受人赏识。

早在中国公学期间,他结识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胡适对他的才能心知肚明,还向出版社推荐吴晗的稿件。吴晗考入清华之后,也是胡适出面向清华校方介绍和推荐,帮助吴晗解决了经济困难与后顾之忧。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铭雨的文章,民国时很多考零分被破格录取的事件被夸大了,

比如,闻一多1912年参加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考试,因为一篇《多闻阙疑》的文章惊艳全场,入京复试后雀屏中选。

到现在没有看到破格疑义的,有胡适、蔡元培选拔的罗家伦、胡适选拔的张允和等人。

天才很难遮掩自己的踪迹,总是有迹可寻。比如钱钟书等人,幼时开蒙,就非常聪颖。钱钟书、张允和等出身世家,可以证明他们才华的人很多。

破格,不是像想像中的一样,一个神话人物,突然被某个大神发现,从此走上了开挂之路。而是各种因果综合的结果。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数学届有位公认的自学天才印度的拉马努金。,一路上颇多老师指点。他1987年出生在印度南部的贫困小镇,上中学时家里来了两位大学生租客,接触到数学的拉马努金展示出惊人的天赋,这两位大学生就此成为他的启蒙老师。

拉马努金11岁的时候,两位老师不够能力教他,给了他一本高等三角学,两年后拉马努金全部掌握,还发现了更复杂的定理。他16岁得到一本纯数学概论,里面包含了5000多个数学公式,就像郭靖得到了九阴真经,拉马努金开发天眼,短短的一年时间,用自己的方法把这5000多个公式全部证明了一遍。

由于偏科严重,拉马努金大学没能毕业,此后饿着肚子独立研究数学,靠给高考生补习过日子。

毕业两年后,拉马努金遇到了当时印度数学协会的会长艾耶尔,拉马努金的研究笔记本让艾耶尔大为震憾,此后,拉马努金得到一份税务局的工作,可以吃饱饭继续研究。

拉马努金在《印度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公式求解,根号下的无限序列,然后,有了下面这个拉马努金恒等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数学圈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拉马努金给剑桥大学的几位著名数学家发信,哈代注意到了这位印度小伙子。此后,拉马努金来到剑桥三一学院和哈代一起研究,进入了双方的黄金浪漫时代。

拉马努金告诉哈代,是印度女神娜玛卡尔(namagiri)启迪了他,哈代并不相信,但又得不到其他解释。

此后,疾病缠身的拉马努金思乡心切,回到印度后只过了一年就因病去世,1920年巨星陨落,年仅33岁。

拉马努金从小就是天才,在才能冒出火焰时就能受到赏识,一直持续到英年早逝。

中国的华罗庚也是如此。

华罗庚小时了了,初中时开窍。初中毕业后入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因家贫辍学,他十分专注,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发表了一篇论文,当时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打破常规,了解经过和华罗庚的才华后,让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华罗庚进入了清华大学工作,4年后被提升为讲师。1937年他从剑桥留学回来后,任清华大学正教授。

之后,华罗庚发表了数十部著作,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当然,在国际上影响力远不如陈省身。

华罗庚有才华,幸运的遇到了慧眼识珠的熊庆来,相当于拉马努金遇到了哈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格录取原因何在?

当时破格,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

一方面,当时的学校有招生自主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大学招生因为不属于全国统考,相对灵活,学生的招考录取工作由各校自行组织决定。

除了本科学生,各大学还可以招收转学生,凡是在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大学的肄业生、毕业生,在原来学校的学习成绩、学历等诸项条件审查合格后,都有机会参加其他学校的插班生转学考试。考试成绩及格,就可以插班进入相应的年级学习。所修的学分,由系主任依照标准和这个学生在原来学校的学科成绩来决定。

37年以前,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性极强,系主任对于转校过来的学生学业有很大的话语权。

再加上蔡元培等诸位先生主张兼容并包的办法方针,大学校园出现了汇聚天下各路英才的空间。

这种情况因为1937年的战争被打破。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1997年第5期《上海高教研究》发表了刘海峰的文章《为什么要坚持统一招生》,提及清末到民国时招生的变化。

从1862年建立京师同文堂开始,陆续建立了新式学堂,因为性质、规模、水准相差极大,全部是各学堂自主招生,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因为招生考试与全国中学水准不衔接,1919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宣布《各专门学校大学校中学招生办法训令》,提出高校招生要与中学教育水准相当。为了纠正文理失衡,提高理工科教育水准,1933年教育部实行计划招生,但还没有统一招生。

真正的变化在1937年,因为战争爆发大学逐渐内迁,当时教育部在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三校试办联合招生,第二年实行国立院校统一招生,22 年大学参与。中国的大学招生体制至此开始了大规模统一招生的尝试。

1940年扩大到41所高校,1941年因为战争形势被迫取消,此后多次反复,但蔡元培先生所在的黄金时代,沧海巨变。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从清末到民国的破格提拔,原因是当时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多,中学都是奢侈品,而社会转型期又亟需人才。

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很多人还在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他们居于一隅没有接触过英文和声光电数等学科,因此,数学考低分甚至零分并不少见。

教育是饥饿时代的口红,并不必需。就读于大城市的著名中学,对一个家庭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当时一名学生在大城市的著名中学一年的花费一般需要200~300元,而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不过才10元左右,这样的开销不是普通工农家庭所能够承担的。

从始至终,越是好的教育尤其是私立教育,越是需要资源,这是大家不想面对的客观事实。

教育的公平,在特定阶段下,恐怕比效率更重要。恰好,天才少女事件既牵涉到效率又牵涉到公平。

最好建立信用和公平的办法是,经过独立的专家测试,将结果公诸于众,确属天才,通过参加数学夏令营等方式,可以直通高校。如果造假,也需付出代价。

如果一来,不仅保证了效率和公平,还能挽回岌岌可危的信用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信成本到底有多高?

天才少女事件,可怕的不是天才被埋没,而是真还是假?如果一个社会动不动对很多事进行真假质疑,尤其是平民社会互撕,是非常可怕的。

任何一次失信,都会付出成本,导致运作成本上升,直至最后运作成本高不可攀。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2023年,《金融研究》上发表南京财大余泳泽等人的论文《社会失信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研究》。

作者考察了2004到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以此度量城市层面的社会失信状况。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经过计算得出,社会失信的“空间传染”抑制了以科研创新为主的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经济越发达,社会信用缺失影响越显著,封闭的农村通过人情控制风险,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建立现代信用体制必不可少。

而且,失信不仅会阻碍本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让本地经济发展停滞,也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各地,抑制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这就像酸柠檬市场,只要超过一定比例的造假者不被惩罚,大家有样学样,全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自己的目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的GDP,以及民族的发展前景。

最好的办法是有可靠的信息源,信息得到及时披露。调查并且披露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从执行和成本上考虑也是不现实的,建立起典型案例是最好的方法。

有个积极的例子。

因为有清晰的监控证据,已经有多起被讹者控告对方正义得到伸张的案例。2018年9月14日,滕先生诉曹某见义勇为损害纠纷,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在《金华日报》非广告版面刊登致歉声明,面积不小于6厘米*9厘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赔偿很少,但通过一系列案例,目前扶人反被讹的社会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如果增加赔偿,讹人现象将大幅下降。

中国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在前沿领域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靠工程师红利,这些人坑哧坑哧日夜不休的干活,干出了全球一流性价比的商品,但一件又一件的炒作事件,寒了苦干者的心。一个又一个不公平的案例,让小镇作题家心灰意冷。

中国的发展需要上亿个小镇作题家,他们有憧憬有盼头,大多数人就有盼头。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关心教育的人,可以看一下南开大学、中学创始人张伯苓的传记,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位南开中学毕业的老先生,是怎样在60多年后毕恭毕敬说出张伯苓校长这五个字的。

每个人都关心教育,关心子孙后代的发展,希望天才少女事件能有个明确的结果,希望都能记得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教育家。

人才难得,信用更难得。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 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半间云编辑椰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