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施肥的时候,树冠辐射范围有多远,就撒多远……”

6月19日上午

天色阴沉,空气潮湿闷热

巴东县官渡口镇大坪村柑橘标准化种植基地里

基地负责人张德俊

正在为施肥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德俊(左三)为大家讲解施肥注意事项

“这几天,我们抢抓有利天时,完成追肥工作。”

张德俊一边忙活

一边介绍

因为马上进入集中降雨期,柑橘追肥刻不容缓,否则便会影响柑橘树和果实长势。

虽已年过半百

穿梭在坡度近四十度的柑橘田里

张德俊未感吃力

这和他当过5年兵的经历分不开

1991年,带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军营的憧憬,18岁的张德俊投身军营。期间,张德俊入了党。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闯劲,他屡获表扬和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1996年,退役后的张德俊被分配到巴东县长江水运公司当水手。1998年因公司改制,张德俊下了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我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正期待着能有一番作为,没想到遭遇这样的打击。”

回想起当初的经历,张德俊的眉头不自觉地紧锁

下岗后,多次找工作未果,张德俊一时感到茫然和失落。经过再三思索,张德俊拿出下岗安置费,又跟亲戚朋友借钱,买回一辆二手工程车,跑起了运输。

2018年

张德俊的人生再次迎来转折

“感觉一直跑运输也没多大前途,我还是想自己闯一番事业。”

恰逢脱贫攻坚期,国家和政府对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加之本地有发展柑橘的优势,张德俊便于2018年和朋友共同创立了巴东官溪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发展柑橘产业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土地流转

受传统思想影响

不少农户不愿流转土地

“我们就挨家挨户地跑,宣传流转土地不仅可以获得租金,还能在柑橘园务工,收入肯定比种玉米等传统作物高得多。”

经过张德俊多次上门走访

不少农户被他诚恳的态度打动

同意流转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德俊正在整理货品

为了让合作社尽快步入正轨,柑橘管护、农资销售、电子商务、品牌建设……事无巨细,张德俊总要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张德俊和朋友的精心管理下

700亩的柑橘种植基地渐成规模

“能达到这个规模,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

原来,创业之初,官渡口镇人民政府便为张德俊免费提供了500亩柑橘苗木,并在后续发展中,为其果园建设了200多米的运输轻轨。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展产业,回报社会,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初心。

2019年,巴东官溪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被评为恩施州州级示范合作社,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如今,巴东官溪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发展成为同县供销社合作为基础,聚柑橘种植、牲畜养殖、农资保供、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型“三农”服务实体,年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

多年来,张德俊的合作社不仅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务工岗位,他还利用合作社自身优势,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柑橘300亩,并为他们提供免费技术支持。据了解,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支付周边农户工资20万元左右。

“带领大家伙儿一起发展产业,让我感到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看到大家赚钱后开心的模样,我觉得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

话至此处

张德俊脸上堆满了朴实的笑容

退役不褪色,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张德俊始终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在创业道路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若将岁月开成花,人生何处不芳华”的深刻内涵。

“我们正着手将柑橘种植基地申报为绿色食品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种植、绿色防控为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壮大柑橘产业链,把合作社发展成集生产、供销、售后服务、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标准化农业实体。”

望着满目苍翠的果园

张德俊向记者分享着自己“喜事儿”

满怀希望地描绘着合作社的发展愿景

| 来源 : 巴东发布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