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整成套的汉代幄帐、目前见到的最早金属医针、高等级的鎏金铜缕玉衣、精美的错金银鸟篆文铜壶……步入闵行博物馆展厅,一个雍容华贵的礼仪之邦形象跃然眼前。6月25日,《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于此揭幕,来自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文物悉数与观众见面,不仅从衣食器用等维度体现了汉代诸侯王的生活风貌,也折射出整个汉代社会的强盛与时人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中山国于景帝时始封,几度断续,绵延三百多载。在中山靖王刘胜、中山怀王刘修、中山简王刘焉等历代诸侯王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本次展览分为"中山封王"与"长乐未央"两个部分,呈现的文物大多都出自汉代中山国诸侯王墓葬,无论形制、功用、工艺还是艺术构思,都令人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为例,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完整成套的汉代幄帐,共有铜质鎏金的大小构件102件,上面有|、|、|||、一、二、三等记号。铜构件在工艺上采用凹槽叠压扣合、承插、折叠及销孔固定等不同形式,既便于拆装,又不失牢固。幄帐内不设立柱,顶盖采用桁架结构,这在建筑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出土时木制帐架和纤维帐幕已朽毁,仅存连接帐架的铜制帐构。本次展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展厅中复原了这一幄帐,通过其可以感受到汉代诸侯王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威严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汉代,以玉作为媒介,人们传达着对于不朽和永恒的追求。本次展览将展出大量汉代诸侯王的随葬玉器,以中山怀王刘焉墓出土的整套鎏金铜缕玉衣尤为罕见。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用殓服,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分别以金丝、银丝、铜丝或其他丝织物,一般按照四孔连缀的方法编缀而成。从玉衣的形状观察,它的形制和编缀方法受到了铠甲,特别是战国时代铁制甲胄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玉衣象征墓主人的等级身份,存在着一定的使用制度。东汉时期,诸侯王一般只能使用银缕,特殊的可以使用鎏金铜缕。东汉中山简王刘焉的玉衣即为鎏金铜缕玉衣,其等级大致相当于银缕。因中山简王刘焉是光武帝郭后最宠爱的少子,且至卒年历经四帝,备受恩宠,死后丧葬规格较高。

玉舞人、白玉璜、玉带钩、玉璧、玉枕……据闵行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徐迪介绍,两汉王侯贵族墓中随葬玉器,源自汉代人对玉的崇拜。《后汉书·刘盆子传》载,"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描述玉衣具有使逝者身体完好如生者的功效,反映着汉代人对于死后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褭蹏金、麟趾金为汉代黄金铸币,用于赏赐诸侯王等高级贵族,不具备流通功能。它们与海昏侯刘贺墓所出几乎一致,应该是同一时期铸造的。据记载,为了纪念"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三大祥瑞事件,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汉武帝下令制作麟趾金和褭蹏金,"因以班赐诸侯王",以彰祥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行酒令钱,是考古发掘中首次整套出土的行酒令钱。酒令是酒席时助兴的游戏,行酒令钱为游戏时所使用的道具。窦绾墓出土行酒令钱共40枚,其中20枚铸"第一"至"第廿"字样,另20枚铸三字或四字韵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人的娱乐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鎏金银鸟兽纹铜当卢、透雕双螭纹玉璧、涡纹虎头白玉璜等重点展示文物作为设计原型,在复刻经典的同时,巧妙融合艺术性与实用性,推出徽章、冰箱贴、书签、挂件、杯垫、明信片等系列文创,让观众体验将"文物"带回家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婷

文:李婷 图:主办方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