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6月25日,备受瞩目的《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在闵行区博物馆开幕。来自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精美文物与观众见面。

区领导陈宇剑、祝学军、唐劲松、曹婕、倪学斌、张贤以及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8件精品文物“出差”中

  展示汉代王室奢华典雅

在城市的喧嚣中,它们静静伫立,它们是古老的守望者,守护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瑰宝。汉代的“守望者”们从河北来到了上海,将在闵行区博物馆度过它们为期两个月的“出差”之旅。

展览分“中山封王”与“长乐未央”两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历代中山王的生活,从衣食器用来展现汉代诸侯王的赫赫威仪。第二部分直击时人的精神世界,以玉作为媒介,传达汉代上流社会对于不朽和永恒的追求。

本次展览展出的大量汉代诸侯王的随葬玉器,以中山简王刘焉的整套玉衣尤为罕见。在汉代,天子着金缕衣,诸侯王着银缕衣,公主等着铜缕、丝缕,这些均为入殓服装。汉代祈求长生和升仙的观念浓厚,以玉衣随葬是身份等级的象征,还希望借助玉器使肉身不朽,魂灵升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于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之间的鎏金铜缕衣

这件鎏金铜缕衣的特别之处在于:刘焉是诸侯王,但他穿的不是银缕衣,而是鎏金铜,是因为其身份特殊。刘焉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小儿子,郭皇后特别宠爱他,且刘焉经历了东汉的前四朝皇帝,所以赐予了略高于银缕衣地位的鎏金铜缕玉衣。值得关注的是,这件玉衣上玉片数量很多,金缕玉衣2400多枚玉片,这件玉衣有5169枚玉片,大部分是以来自辽宁的岫岩玉为原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鎏金铜缕玉衣

更能体现这件文物精美的地方在于,腹部根据刘焉身形调整玉片位置做出了起伏。他还将财富握在手中,其手边有一只玉豚,这只玉豚是一级文物。豚即猪,古代的牲口是财富的象征。头旁边有个青玉枕,整块青玉雕琢的枕头。头的左边有一只玉蝉,象征着羽化升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中的玉豚

此次展出的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帐顶铜构件是首次发现汉代完整的幄帐结构,意义非常重大。幄帐间没有立柱,靠四角吊顶把它撑起来。据史书载,以前高等列侯出行可能会携带幄帐,坐在里面,或宴请宾客时坐在里面。但根据现在专家推测,这应该是祭祀的地方,是刘胜的灵魂所在处,也就是居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帐顶铜构件

展馆内使用数字技术复原场景,让游客更直观了解幄帐结构和建造步骤,大厅也放置了可拍照打卡的拟幄帐复原结构。

还有许多有趣的展品,比如这次展出的褭蹄(niǎo tí)金、麟趾金,中间镶嵌有琉璃。还有金饼,一枚约15克,共有69枚金饼出土。左边一条是窦绾墓出土的金饼,质地与刘胜墓出土的金饼质地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银针

满城汉墓共出土4金5银共9枚针,针头形制不一样,最尖的针是用来针灸的,三棱角的针是用来放血的,大头的针是用来按摩穴位的,这也是第一次发现成套的金属针。据说刘胜很注意养生,汉代医疗发展较先进,汉代很多人长寿,所以还有了铜鸠铃。这是放置在权杖头部的,“鸠”在古代同“九”,是最大的个位数。每年农历八月,天子都会赐鸠杖给天下70岁以上的老人,象征着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鸠铃

闵博每次展览都是爆款

首次“入坑”便不能自拔

河北地处华夏中原,汉代文物遗存众多,以中山国诸侯王墓的发现最丰富,出土文物精美、巧夺天工。鎏金铜缕玉衣、透雕双螭纹玉璧、错金银鸟篆文铜壶等重要文物,全面展示出大汉王朝昂扬豪放的时代气度,汉代王室奢华典雅的物质生活以及汉代工艺技术的高度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

此次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联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带来《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也是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加强沪冀两地文化交流。

开幕当天,有身着汉服的游客前来观赏,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除了刚刚放假的大学生,还有资深文博爱好者,当然也不乏带孩子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家长。

家住附近的张女士说,2022年来闵行博物馆看“乐居长安”,整个场馆布置给人沉浸式体验,大唐盛世的辉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次‘入坑’便不能自拔,从那时起每次特展我们都来,在广州的南越王墓看过丝缕玉衣,都很震撼,但这个鎏金铜缕玉衣完全不一样”。

张女士说,闵行博物馆特别好的一点,是每次宣传都很到位,通过多个平台提前预热,让大家提前了解下,到了展馆不至于对文物一无所知,“这次来前我们也带孩子看了关于汉代文物的纪录片,来了后孩子也能体验到更多东西”。不仅本区居民,张女士发现很多外区和外省市市民也慕名来到闵博观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城汉墓为代表的中山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昭显着两汉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极富浪漫色彩的精神世界、多元一体的时代特征,以一器一物的展示和解读,呈现强汉的盛世风貌。

“我们上次展出的海昏侯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这次展出的刘胜是刘彻的哥哥。之前展过的‘漠北锋鸣’,属于长城以外北方草原民族,而冒顿(mò dú)单于(chán yú)曾和汉高祖刘邦打过仗,时代背景是可以串起来的”,闵行区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徐迪表示,从商代到清代,中国历史上除了宋代,几乎每个朝代的精品文物在闵博都有展出,他透露,下一场特别展是关于孔子的,希望大家多多期待。

本次展览还精选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鎏金银鸟兽纹铜当卢、透雕双螭纹玉璧、涡纹虎头白玉璜等重点展示文物作为设计原型,在复刻经典的同时巧妙融合艺术性与实用性,推出徽章、冰箱贴、书签、挂件、杯垫、明信片等系列文创,看完不过瘾,您还可以将“文物”带回家。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5日—8月25日

开馆时间:9:30—16:30(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闵行区新镇路1538号闵行博物馆

友情提醒

1.70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以及现役军人、医务工作者等,凭相关证件可优先入馆。

2.展览无需预约,馆内参观人流密度较高时将采取临时限流措施,请各位观众理解配合。

3.2024年6月25日至7月31日,文创手册限量免费发放(当日9:30起,发完即止),工作日限量100册,周末及节假日限量300册。

文字:崔松鸽 刘彦君

摄影:陆乾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