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指断后现场如何应急处理?

残肢如何保存运输?”

“先天多指、并指要如何治疗?”

“术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

6月21日晚,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创伤外科主任医师谢文生,副主任医师朱赵做客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厦门名医名科》直播间,科普显微外科的相关知识。经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明白当遇到断指或断肢等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截至目前,本场直播观看和回看量达到了37万多人次。

显微外科平常收治哪些患者?

谢文生:显微外科主要收治以下六类病人:第一类是外伤导致的断指、断肢病人;第二类是外伤引起的肢体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病人;第三类是先天或后天手指缺损需再造的病人;第四类是先天性手足畸形(如多指、平足)及手足相关疾病(如甲沟炎)病人;第五类是皮肤软组织缺损(如褥疮)、需显微技术修复的病人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需腓骨移植病人;第六类是周围神经疾病(如腕管综合征)及神经损伤需功能替代的病人。

因电锯、绳索、洗衣桶绞伤等导致重要血管断裂的可以做断指(肢)再植吗?

朱赵:伤口分为两类,一种是刀、电锯切割伤:伤口平面为主,电锯伤可能合并烫伤。另一种是绳索、洗衣桶绞伤:损伤广泛且严重,毁损伤则无法再植。再植需考虑患者年龄、职业、全身情况及功能需求,且需患者术中、术后配合,如情绪激动或醉酒者不宜手术。术后需卧床1周,定期注射药物,每4小时一次,持续5-7天。

手指再造手术风险大吗?术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对足部功能影响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文生:手指再造手术虽风险大,但随着技术发展,已变得更为可控。现在再造手指时不仅可以复原手指的长度,还能恢复手指的活动功能、感觉功能,外形上也能“以假乱真”,不细看是看不出是再造手指的。并且现代医学有了3D打印美学再造、人工真皮等生物材料的帮助,可以有效保留足部的组织和功能,从而减少足部供区的损伤。因此,绝大部分病人切取足趾后照样可以正常的生活、跑步运动。

互动环节气氛十分热烈,

众多观众向

两位专家提问。

先天手足畸形,如多指、并指要如何治疗?什么时候治疗比较好?

谢文生:并指、多指畸形由胚胎发育时手板分化缺陷所致,常发于婴幼儿。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患者需求提高,现多推荐手术治疗。手术前需评估患儿全身情况和畸形类型,通过X线、彩超等检查等检查明确发育情况。

手术方式因患儿情况而异,需综合考虑功能和外观。手术时机需个体化选择。简单畸形3-6月完成,影响发育的畸形建议早期手术;脚趾多趾畸形在9-12月进行,复杂畸形需分期手术;骨关节矫形则待骨骼发育停止后进行。发育中可能再出现畸形,需定期随访。

为什么接活一小半指尖非常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赵:人体末端血管纤细,指尖血管吻合手术极具挑战,需医生耐心细心。术后血栓风险高,远端断指难吻合静脉,需小切口放血,每小时放血一次,每次1到2滴,连续5天左右,促进新静脉生成。但指尖再植手术常规下恢复效果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可完全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

断指再植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朱赵:术后早期1周内需尽量休息,减少活动(包括全身的活动),保持平静,避免焦虑;1周后如患肢已存活,血运良好,可开始进行关节的主动及被动屈伸功能锻炼,以不引起疼痛为限;拆除克氏针后可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的范围及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播观察

主播陈香:

常言道“十指连心”,手指断了,无论是生理的疼痛还是心理的自卑都让人不可负重。尤其是断指后无法再接的患者朋友,会因此陷入噩梦一般的慌乱和绝望中。其实,意外发生导致不幸断指(肢),如果处置得当、及时就医有很大机率可以再植接上。

直播中不少观众提问:“手指断后现场如何应急处理?残肢如何保存运输?可以用冰袋直接保存吗?”

朱医生告诉大家,手指的伤口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抬高肢体高于心脏,一般无需使用止血带。可以使用干净的纸巾、毛巾、纱布等压迫伤口及伤口周围,保持一定的压力,只要不是大的动脉的出血都有效果。前臂及上臂的离断伤口出血多,除伤口压迫止血外,需使用止血带,尽量拨打120,让专业的急救医生处理伤口。

残肢一般使用干燥冷冻法储存,使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纸巾、毛巾包裹断指,放入密封的塑料袋,塑料袋放入装着冰块的容器储存。如果是冬天,也可以直接用干燥的毛巾包裹放入密封塑料袋携带至医院。需要避免断指直接接触冰块或者浸泡在液体中,直接接触冰块可能导致组织的冻伤。长时间浸泡在液体中,可能导致组织的水肿,无法断指再植。

加入卫生报手足健康交流群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承办单位: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游章友、廖淞荷、陈香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陈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