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莲藕和鲈鱼的总销售额约7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约13万元的增收。”提起这两年村集体收入的大幅提升,临清市戴湾镇晁寨村村支书程刚亭将最大的功劳归于村里的89亩坑塘。曾经的“垃圾坑”,如今成了村集体致富的“聚宝盆”。

漫步晁寨村,最醒目的莫过于一片片莲藕池,藕叶层叠,随风摇曳,让人心旷神怡。“2023年整治以前可不是这个景象,那时候坑塘里有很多垃圾,夏天气味格外难闻。”程刚亭告诉记者,坑塘边上遗留的是村里的废弃澡堂子,坑塘也被村民零星开发,处处是荒草野坡,垃圾成堆,严重影响到了村子的人居环境。

2023年,晁寨村进行三资清理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属于村集体的89亩坑塘统一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经营。“我们选择在坑塘里种植白莲藕,并且兴建了鲈鱼养殖池,实现了藕鱼共生。”程刚亭介绍,藕鱼分别在不同的养殖区域,鱼儿的粪便可直接进入藕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刚亭介绍“坑塘经济”的发展情况。

对于莲藕池的管理,晁寨村有自己的“土办法”。前期进行三资清理时,将占着坑塘的村民也都吸收为合作社社员。“我们前期不支付工钱,出藕的时候,按照比例进行分成。”程刚亭说,这个方法行之有效,既减少了村集体开支,又减少了因为三资清理带来的基层不稳定因素。

同年,鲈鱼与白莲藕迎来了收获,总销售额达到70万元左右。目前,晁寨村还对白莲藕进行预加工,直接供应饭店、超市等场所;鲈鱼以批发为主,未来计划建设集种植、采摘、农产品初加工和垂钓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刚亭介绍“坑塘经济”的发展情况。

晁寨村这两年人居环境和村集体收入的提升,仅仅是戴湾镇发展“坑塘经济”成效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戴湾镇共有大小坑塘129处,符合坑塘地类,能用于办理坑塘养殖证的坑塘117个,总面积约1000余亩,目前已全部流转到各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各村针对每个坑塘的特点,开展池塘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圆筒式养殖、渔藕综合种养等坑塘种养模式,为集体和社员增收创造条件。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