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

最近,悬挂“禁止蕉绿”卡片的带杆香蕉,成为职场人的新宠。其走红源于“蕉绿”与“焦虑”的谐音。记者发现,在工位种香蕉、菠萝等水培果蔬,已经成为社交平台职场话题的新热点,培育过程、收获时刻和果实分享经历都给职工带来了很大的情绪价值。(《工人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蕉绿”的真实身份是一串带杆的广西小米蕉或苹果蕉,因这些香蕉还未成熟时通体绿色,故而得名“蕉绿”。职场人收到货后,会将“蕉绿”插入水瓶中,等待香蕉成熟变黄。等待“蕉绿”变“蕉黄”的过程治愈又减压,可谓观赏食用两不误。据报道,这种绿色小香蕉深受市场欢迎。在某网购平台,日订单量达到上万单,让商家忙得“脚跟打到后脑勺”。而在抖音上,“禁止蕉绿”等主题的视频播放量早已过亿。

“禁止蕉绿”之所以走红,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恰好契合新一代职场人期盼远离职场焦虑、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心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职场节奏过快、竞争过于激烈,让职场人的神经发条松不下来。过重的工作压力使得一些职场人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他们有心解决问题,却又普遍缺乏解压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禁止蕉绿”以其谐音“禁止焦虑”,在玩梗文化盛行的当下,成为职场人期盼摆脱焦虑、追求心理放松的寄托。

职场焦虑,向来有之。但与独自承受、默默消化的前辈不同的是,新一代职场人将“禁止蕉绿”摆上了台面,更加敢于直面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寻找方法缓解自身压力和焦虑。这种自我调侃、自我悦纳的生活态度,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提升个体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有专家指出,与前阵子受到关注的“公园20分钟效应”“到公园散步散散‘班味’”一样,“禁止蕉绿”是职场人进行自我调节的积极尝试,有其正面价值和意义。

当然,维护心理健康,不能光靠职场人自己。用人单位应读懂职工追捧“禁止蕉绿”背后的心理需求,发挥保障职工健康的能动性。

应当看到,对用人单位来说,在维护劳动者心理健康上的投入,其实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相关研究表明,在长期较大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下,劳动者会出现工作效率下降、工作兴趣减少等不良表现,同时还会表现出思想越来越刻板、缺少对单位和同事的关心、缺乏责任感等问题。无疑,不良的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职工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职场氛围。而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心理健康服务上进行投资,可以起到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组织活力、提高单位绩效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益处,给用人单位带来可观的效益。

因此,用人单位应正视一些职工面临的情绪困境,在工作中为员工打造良好的职场环境和氛围,定期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在宣传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时注重传授心理健康调适等技能,采取务实举措帮助员工释放压力。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维护员工心理健康、激发员工热情,还能提升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更好地维持员工队伍稳定,避免人才流失。员工是用人单位的核心资源,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既是责任所在,也是发展所需。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牛煜辉(媒体人)

图:田培 范丹丹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XEDSAHH】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