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的实训,让我提前体验职场之旅,坚定了未来职业方向,还得到了名企Offer……”日前,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惠工”)财经商贸学院京东数字应用产业学院订单班正式结班,该学院财富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葛海玲“满载而归”,难掩激动地说。

自5月以来,12家企业、640名学生“双向奔赴”,成立了15个订单班,由学校和企业组建成“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训。据悉,此次“订单班”的校企合作规模之大在惠州职教领域尚属首次,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640余名学生在校“入职” 交出靓丽成绩单

生产优质图文48篇、生产优质视频48个,内容总阅读量高达60000余次,新媒体平台累计涨粉803个;接待超23.5万名客户,促成下单金额约2300万元……在结班仪式上,客家婆豆花项目班、雷士照明项目班等纷纷晒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据介绍,订单班面向财经商贸学院大二学生,涉及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子商务、财富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四个专业,共有640名学生参加,合作企业达12家。开班以来,学院通过引进企业项目,聘请企业导师,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理念,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以客家婆豆花项目班为例,该班由7名校内外老师和25名学生组成,主要是为博罗县罗浮山润心食品有限公司围绕豆腐花系列产品及客家婆景区开展数字品牌建设,即围绕客家婆豆腐花的独特卖点及客家婆景区的文化内涵,制作系列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短视频、图文内容,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电子商务专业的翁若茵是该项目班的25名学生之一。“对我而言,专业完全对口,就立马报名!”翁若茵说,然而真正进入订单班后,她发现这份“工作”跟想象中不太一样,要开展市场调研、内容策划、内容制作与推广等工作,需要全权负责岗位内容,充满挑战性。“虽然很辛苦,但是每次制作出爆款,看到平台粉丝上涨,成就感满满!”翁若茵说,通过这次学习,她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有信心、更加清晰!

抱着同样的想法,财富管理专业的黄仕娥入选了万泽科技订单班。在这里,她首次接触了视频快判、2D灯源、2D分割项目,提升了对人工智能数据的认知,锻炼了实践能力。“我相信,凭借在项目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使我能快速地进入双元学习阶段,更快地转换角色,适应企业的需求。”

惠州职教领域一大教学改革 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过渡

为何要创新开展“订单班教学”模式?惠工财经商贸学院副院长李利勤向记者介绍,经过多次调研发现:以往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经常发现实际的工作岗位与个人预期或想象存在落差,这就导致学生的流动性更大,甚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此,对学生而言,他们在校期间就进行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对接企业与工作岗位,相当于提供了宝贵的“试错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其他学院的订单班是在学生中遴选优秀的学生组班。而此次财经学院的订单班,面向大二全院系的学生开展。学生们能打破专业限制,自由选择喜欢的订单班,多了尝试去其他专业学习的机会,多了一条就业的途径。

这一模式不仅让学生收获满满,也让不少企业有意外之喜。“效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京东春晓项目班的驻校导师代表、京东零售生态服务部高级经理陈大欢介绍,这是京东“春晓计划”第一次落地到惠州,旨在全链条推动大学生0元创业。“我们之前预计班上只能有20%的学生开店,没想到最后超50%学生开店,并实现营收。”

无独有偶。雷士照明项目班的驻校导师代表韦红玫介绍,自2018年至今,雷士照明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今年合作更是达到新高度,项目班成功接待了超过23.5万名客户,促成下单金额约2300万元,顺利完成了今年“618”的合作与实战,“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更是对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的最佳证明!”

“不仅更好推广了企业品牌,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人才招聘的痛点。”陈大欢介绍,通过一个半月的磨合期,能够培育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他们也会为优秀的学生抛出橄榄枝,通过“双向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效降低了人才流失率。

“这不仅是一个校企合作项目,更是教育实践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教学改革。”李利勤说,对于学校而言,以往学生岗位实习阶段,老师可能只是对学生做个别指导,或者到企业简单走访。而在订单班模式之下,拓展了原来的实训周教学,老师需要和企业共同研究探讨,最终将企业项目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极大地助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文、图|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李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