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房子的情怀:庐舍虽小,却是自己的理想国!中国人对房子有着难以言说的执念,无房不成家。对中国文人来说,房子,不仅是遮风避雨,起居生活之地,更是以小屋构建自己的理想国,寄托闲情逸致,抒发理想抱负。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它的意思是说人不能没有住所,就像是身体不能没有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衣服是夏天穿着凉爽、冬天穿着暖和,住所也是这样。中国人于对房屋的追求,很多都来源于“本性”,而并非来源于后天的教育。它是“领地”“安全感”“舒适感”这三个原始需求的综合产物,来自人类基因的深处。起初房子可能就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对人们来说意味着安全港,后来房子演变为金融产品,对人们来说意味着财富增长的一次机会。近些年,房子开始回归居住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开始追求房屋的品质,与它所带来的配套价值。因为只有房子能让你脱离繁忙喧嚣,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地。经历悲欢得失后,留有最后一丝安全感。而在广州有栋房子,位于商场内却无开发商敢拆,如今成了景点!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这栋位于商场内却无开发商敢拆的房子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关山月故居的那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在我国,类似的故居还有很多。但是,藏在大厦里的老房子,它在全国来讲也是非常罕见的一种故居形式。该大厦是位于广州美术学院内的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楼高21层,去年12月投入使用。大厦大堂为10米挑高设计,四周和平时所见大堂大同小异。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大堂中间居然完整地保存着一座旧式建筑,这就是“奇特建筑”“房中房”——广州关山月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大厦,从三楼往下看,可以看到“藏”在大厦里的老房子。这是一栋刷着黄色外墙的两层半小楼房,面积约170平方米,高约7米,外围设有围栏及花园,门口挂着“关山月故居”及“隔山书舍”的牌匾。据悉,“隔山书舍”是当年关山月为房子取的斋号。关山月故居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为关山月的工作需要专门建造的。一层设有会客厅、办公室、厨房、餐厅等5间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层设有画室、书房、卧室等5间房。从1982年起至2000年7月去世,关山月在此居住。2014年,关山月故居被认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2015年,出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在筹备之初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最终将关山月故居完整地保存下来。据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关山月孙媳妇卢婉仪介绍,关山月故居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大院内,当时与多栋建筑一起被划入拆迁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幸的是,这座广东文化名人的老房子,在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及有关领导的关心下得以完好保存。创意中心施工期间,建筑方还参考故居原貌,对外墙进行修复。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广州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位于商场内却无开发商敢拆,如今成了景点!广州这栋房子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