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不管走多远,有多大本事,总是和家庭密不可分的。

我们小时候,吃父母家的饭长大。

我们中年时,自己成家立业,哺育孩子。

一晃,70后的我们,都四五十岁了,很多人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孩子正在成年,父母正在变老。

寻找经营家庭的好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人云:“家有三不空,子孙乘东风。”

以古为镜,让家庭的三个地方满一点,家庭幸福,子孙会变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满是爱的卧室:父母的爱情,是教给子女的婚姻观。

蔡元培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子女的第一步,是父母扶着走的;子女学会的第一句话,是父母引导的。子女上学了,学业如何,需要父母鼓励,帮忙。

同样,子女如何恋爱,也需要父母支持和引导。

最好的引导,就是言传身教。

若是父母的感情很糟糕,动不动就闹离婚,父亲很凶狠,随时会对母亲扬起巴掌。估计子女对爱情,很是失望。

子女在十几岁的时候,站在父母的中间,不知道是帮助父亲,还是袒护母亲。内心很纠结,久而久之,这就是爱情方面的内耗。

有的家庭里,父母已经分房睡了。虽然一家人还在一起,但是子女明显感觉到了父母的爱情在变化,走向失败。

更可怕的是,父母已经离婚了,子女在单亲家庭里长大。

缺失父爱或者母爱,子女的情感,也就少了点什么,甚至内心对父亲或者母亲,是怀恨在心的。

这些年,因为父母离婚,导致子女抑郁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一些父母,离婚后,再婚,导致子女得不到关爱,如野草一样长大,要么学坏了,要么总是被人欺负,苦不堪言。

事实上,很多家庭里,夫妻都存在互相迁就,争吵的情况。只是夫妻始终没有离开的打算,就慢慢有了“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格局。

婚姻不会完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会很淡,过节会放下,剩下的,是相濡以沫的生活。

70后,经营自己的婚姻,其实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给孩子爱情的引导,给孩子恋爱的勇气。

父母一路走来,就是给孩子的示范。爱情越真诚、和睦,婚姻观越正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满是笑的客厅:良好的沟通,是强大的家庭合力。

作为70后,自己有几个兄弟姐妹。也看到了父母偏心,带来的危害。

你是不受偏爱的那一个人,因此对原生家庭,气愤不已。

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子女只能服从,导致子女都不服气。

我们看到了父母的错误做法,那么就要以此为戒,积极改正,而不是把父母的错误,延续到子女身上。

看过这样一种观点。

子女年幼的时候,父母需要安排他们去做什么。

子女读书的时候,父母要和他们一起学习,做同学。

子女长大了,父母要和他们做朋友,平等对待。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事多商量,打开了话匣子,误会可以消除,彼此的信息差也降低到最少,能够互通有无。

当然,我们还要和七八十岁的父母,多沟通,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如何养老。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几次梦见单身的父亲,就果断邀约父亲过来,商议养老的事情。

顾佳让父亲搬过来一起住,父亲坚持去养老院。

父亲说:“没本事咱们就当好那渡人的船,闭眼之前能送到哪儿送到哪儿。有本事他们就是那条大邮轮,那咱们也得当好那上边那救生艇,万一出什么事,咱们就是那个最后把他们送到岸边的人。”

父亲的一番话,让女儿顾佳放下了顾虑,也有了下一步的安排。

良好的沟通,代表家庭信息通畅,成婚、办事、买房等,能够求同存异,从而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满是香的厨房:美味的食物,是勤劳俭朴的家风。

《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别小看了一顿饭的好处,不仅体现家庭的经济状况,还是家风的行成和传递。

有一个孩子,挑三拣四,导致饭粒到处都是。

父亲严肃地说:“碗里一粒饭,农人一滴汗。”

孩子顿时羞愧,更加珍惜食物。

70后的我们,对食物应该有很强的印象。小时候,很多家庭,缺衣少食,就怕青黄不接。

为了填饱肚子,也常常去采野菜,找野果。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还是要节俭,别铺张浪费。

我们也可以借助过年过节,和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饭。

兄弟姐妹都忙,能在过节的时候聚集,这是珍惜血脉之情。

我们的儿女长大了,要去远方谋业了,到了过节,还是会回到家。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准备很多好吃的,为儿女接风洗尘,让儿女感受到乡愁。

如果儿女找了对象,我们在家的一顿饭,就更有意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70后,当下正是一家之主,对于家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照顾好老的,教育好小的,约束好自己,一点都不能马虎。

把家里的几个地方变满,是家庭的福气,是对子女的教养。

甜甜蜜蜜,有夫妻之爱的地方,就是家。

有说有笑,有家人沟通的地方,就是家。

香气飘飘,有美味食物的地方,就是家。

家的样子变好了,幸福就会连绵不断。

70后,辛苦了大半生,仍旧任重道远。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