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竺可桢考上中学,和胡适是同学,有一天,胡适当众挖苦竺可桢,“小矮子,我看你活不过20岁。”没想到,竺可桢22岁又遇到胡适,胡适还嘴硬,“你活不过60岁,你要是活过60岁,我在你寿宴上给你磕三个响头。”
最终,竺可桢享年84岁,于1974年2月7日去世。远比年少时,同窗胡洪骍(后改名胡适)所说的寿命要多了几倍。
竺可桢因为小时候在上海澄衷中学读书之时,在文化课上太过于用功,而忽视了自身的体质,甚至逐渐走上骨瘦如柴的发展趋势。
由于民国初期,不乏一些因为痨病而去世的人,而这些患了痨病的人大都骨瘦如柴。所以,在当时的人们心里,就对骨瘦如柴的人有一种刻板印象——估计是得了痨病。
因此,竺可桢的瘦弱也毫无例外地常被调侃。
一天晚饭后,竺可桢在学校里散步,只觉喉咙突然有些发痒,就稍稍用力咳嗽了一声。结果,迎面而来的几位同学突然互相耳语起来,还时不时地看向竺可桢。
这让竺可桢有些警惕起来,想听听对方在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他便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故意将脚步放慢,将耳朵竖起。
忽然有个高个子同学抬起了一只胳膊,沿着自己的胸口轻轻地比划了一下就又放下了。与此同时,另一个同学又压低声音说道:
“此君像个痨病鬼,我看他活不到二十岁......”
也许是因为竺可桢十分确切地听到了别人在讲他的坏话,他便用眼睛盯着那位说他是“痨病鬼”的同学,认出这个同学正是自己的同窗胡洪骍,也就是胡适。
胡适见自己说坏话被正主抓了包,也立马不言语了。
但竺可桢并没有上前去反击这几名同学,他知道胡适这一帮人的秉性——平时里比较爱说说闹闹,时不时调侃一下这个,讨论一下那个的。竺可桢也觉得犯不着和这几个人计较。
反而竺可桢回到宿舍以后,躺在床上开始回想今天胡适说的话了:万一我真的活不到二十岁怎么办啊?身边的人都在说我好像营养不良一般。
“我决定了,我要开始锻炼身体。如今的国人本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我作为中华民族的新兴力量也应当自觉承担起改变国人形象的责任。”
于是,锻炼身体,摆脱“痨病鬼”称号的种子就开始在竺可桢心里生根发芽。无论春夏秋冬,竺可桢跑步、做体操的身影都成了清晨学校操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由于身体体质越来越好,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自然的学习成绩也总能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后来,在一次乘船预备赴美留学时,竺可桢听到外面总一些同学在说说笑笑讲个不停,他就想出来看看。结果发现,这几个人中就有自己澄衷中学的同窗胡适。
竺可桢便不觉惊讶了,他非常清楚胡适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比较喜欢和志同道合之人无时无刻的讨论问题。
随后,竺可桢便又扭头向船舱里走去,心里暗暗发出笑意:看来我还得感激这个家伙呢,我今年二十岁了,身体既健康又强壮。要不是他变相“提醒”我,也许我今天就不会出现在这条赴美的游轮上了。
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竺可桢,后来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也对学生们的体育考核抓得非常之紧,也经常使得一些同学站出来抗议他的这一政策。
但竺可桢从未松过口,他知道这些学生以后会明白校长的良苦用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