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向买新能源电动汽车还没出手的朋友们,这下真的可以等一等了。

在最近这三五年之内,电池领域将迎来一次重大革命性的改变。如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到了全球大决战的时刻,尤其是我国,据说已经发起了总攻,目标是成为全球固态电池的最终赢家。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都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或投入约60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熟知的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这一共6家企业,有望获得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

消息公布后就有网友说,这六家公司现在可是固态电池的“国家队”成员。

其实60亿元并不算多,放在整个汽车和电池的研发领域来看,60亿元人民币还要6家来分,这笔钱放在整个固态电池的研发项目当中,也并不是一笔大数字。

既然这笔钱并不多,为什么大家都会这么关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国家队这三个字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这笔项目拨款代表着我国官方态度,政府将大力支持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同时释放出一个信号,所有研究电池的企业适当改变一下发展目标,固态电池才是未来的趋势。

作为一种全新的电池技术,固态电池这个词汇出现之后,每次有相关的技术突破,消息很快便会成为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固态电池确实是一个大热门,而且受到大家的期待。

我们现在使用的动力电池,不管是家里的电动自行车,还是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些车子的动力来源基本上都是液态电池。

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几乎使用的全部都是90年代开始投入市场的锂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当年众多可选择的电池当中,锂电池的续航能力表现稍微出色一些,所以才有了如今广泛的市场。

但是现在大家经常吐槽新能源电动汽车不安全,锂电池容易起火爆炸,但实际上锂电池的缺口仍然很大。

因为大家没有可替代的电池,只能尽可能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同时来满足大家的续航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1.6%,预计2024年将接近40%。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新能源电动汽车,并且提高了购买意愿。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以及动力来源,成为了电池和汽车企业的迫切发展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优点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大家关注的安全问题,有一部分车主不敢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一直坚持开油车。并不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是因为在新闻上看到了太多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案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和恐慌。

液态锂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央视新闻公布的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概率从2021年的1.85/10000,降低到了2023年的万分之0.96,而燃油车的起火率则一直保持在1.5/10000左右。

从数据上看,燃油车其实比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但新能源汽车起火后很难扑灭,而且存在较高的复燃率,因此每当有新能源汽车着火,都会受到大家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新能源汽车起火案例当中,央视新闻分析了2023年至今的270余起案件,发现这其中因为碰撞而产生火灾的概率占到10%,在充电或者静止状态下,起火的比例则超过了50%。

专家解释,其实大部分电池起火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出现了热失控,比如不当的充电行为、汽车的底部托盘出现了剐蹭或者长时间的泡水,这些现象都可能诱发电池热失控产生。

根据实验数据,汽车电池在出现热失控以后,实际上到着火的间隔只有5分钟,而此时车内的最高温度将达到4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可以将热失控到起火的间隔时间延长至5分钟以上,那么车内的最高温度可大幅降低至85℃左右,能够给车内人员增加更多的逃生机会。

电池热失控之后,起火是大部分液态锂电池不可避免的问题,以目前的技术,想要解决锂电池的这一大弊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我们将研发目标放在固态电池上,这个问题将完美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固态电池的电解液是固态物质,内部的化学环境较为稳定,所以也就不会受到温度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内部化学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起火爆炸等危险情况。

可以说以目前全球的技术水平,固态电池绝对是最安全的电池。

如果新能源汽车可以搭载全固态电池,那么它的安全性比传统的燃油车还要高。

安全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在解决安全事宜之后,对于电池的续航里程和极端环境下的表现,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液态锂电池的续航里程往往不是很高,做到400公里的续航都属于比较优秀的车型。

是因为一辆车子内部留给电池的空间有限,想要提升续航里程,就必须要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液态锂电池一直存在能量密度限制,并不是技术上不能突破,是因为一旦超过这个密度,就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被允许。

固态电池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它本来就很安全,能量密度自然也可以做得特别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固态电池国家队之一太蓝新能源最新对外公布,他们研发的固态电池实测能量密度已突破720Wh/kg。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方面抑制领先于全球,但实际上国内的电池厂商非常内卷,我们听到的超高能量密度并不是该企业的能力极限,更像是一步步向上成长过程中的工作汇报。

换句话说,未来三五年时间里,我们可以听到远超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上国家准备投资60亿元作为扶持这一信息,可以说明国家现在并不仅仅只是支持大家去发展固态电池,而是想要推进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上车。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所购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能轻轻松松就突破了1500公里,甚至是2000公里,而且固态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非常好,但也不用担心遇到冬季暴雪天气时,自己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会趴窝,或者因为开空调或者温度过低,而导致电池续航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人不愿意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是因为液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有限,过几年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容量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态电池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此也有人说使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

现在全球都在争夺固态电池的研发新技术,想成为固态电池转型的绝对王者。不仅仅只是因为固态电池可以使用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面,在汽车领域获得一定的销量。

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的到来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能源结构,几乎你身边所有需要动力来源的东西都可以直接使用固态电池,不仅仅是汽车,甚至有可能是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这场固态电池大决战,究竟谁能够成为最后的王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