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元将领

元朝是少民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方式较为简单粗暴,而蒙古人为了笼络汉人上层集团,就给与地方军阀全权,而地方军阀几乎就是翻版的西周诸侯,因此他们被称为世侯。但随着李璮之乱的发生,元朝改变了对汉人的态度,深刻影响到了元代民族关系

一、红袄军的崛起

13世纪蒙古崛起,屡屡攻金,南宋也趁机北伐。华北又成了蒙、金、宋逐鹿的战场。华北乱局中,华北地主阶级纷纷结寨自保,形成了以地方地主为核心的武装集团。华北人民也因战乱而起义,起义军因穿红袄,所以称红袄军,他们主要活跃于山东、河北地区。今天公认的红袄军初代首领是杨安儿。其后红袄军为山东潍坊人李全吞并,李全也就成为红袄军二代首领。过去认为,在李全时期,红袄军还有农民军的性质,但今天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李全时期的红袄军已经封建化,李全集团内部融入了大量地主、士大夫,红袄军已经脱离了义军性质,成为地方割据军阀。

蒙元军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元军营

李全时期红袄军遭到金朝官军围剿,李全遂投靠宋朝。但南宋管不到山东,无法给红袄军提供支援。在1220-1227年红袄军遭到金军猛攻,李全只得选择投靠蒙古。李全又被蒙古封为“山东、淮南行省总管”。但蒙古不懂治理,他们实行包税制,即只要你能按时给我钱,领地怎么统治,我不管。至此李全取得了割据山东的法律依据,“得专制山东,而岁献金币”。像李全这样的割据军阀,就 被称为世侯。

二、李璮崛起

1231年,李全死,红袄军分裂为杨妙真、国用安两支。其后国用安败亡,双方再度合流。1232年,杨妙真朝见了蒙古大汗。蒙古大汗令她继承李全职务,继续充当蒙古在山东的利益代表。不久杨妙真将权力移交给义子李璮,这样大名鼎鼎的李璮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李璮继承义父李全、义母杨妙真遗志,苦心经营山东领地,甚至选择和蒙古黄金家族联姻维持权势。1236年,蒙古将宗室塔察儿分封在山东。李璮巴结上了塔察儿,迎娶了塔察儿的妹妹,因此李璮深受蒙古统治者信任。

蒙元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元将领

李璮在山东结交儒生,笼络山东士大夫和地主,其占据的地盘已经有半个山东,约四、五十城。因为蒙古不善水战,南宋可以通过海路直取华北,所以李璮占据的山东更为重要。“益都乃宋航海要津”。忽必烈登基后,升李璮为江淮大都督,“赐山东行省大都督李璮金符二十、银符五,”“蒙古、汉军之在边者,咸听节制”。这种给汉人的赏赐不可谓不厚重。

蒙元军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元军议

三、为什么要造反

蒙古对李璮的礼遇不可谓不重,加上李璮占据的乃是华北富庶地段,“煮盐涸海,铲铜夷山,地险物众”,如果他安安稳稳地当一方诸侯,日子可不是一般的潇洒。但为何他选择了造反呢?

根因还是蒙古侵犯了他的利益,当时已经改名为元朝的蒙古,在忽必烈登基后,强化了国家政权建设,开始向各地派遣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这些达鲁花赤在地方为非作歹,加大剥削,并侵夺地方官长权力,又不负有政治责任。此外回回人利用羊羔利,对百姓敲骨吸髓。李璮所在的山东富地竟然因剥削而出现财政亏损。“回回利之……岁债倍偿,不足则易子为母”。加上元朝南下征伐南宋,山东也要出兵。而且蒙古崇尚“人质”,要求地方领主将嫡长子送入大都充当人质。李璮爱子李彦简就被送入大都,这一切都侵犯了李璮的切身利益。

蒙古世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世侯

而李璮造反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中统二年五月的严忠济事件。严忠济也是世侯,为东平路万户,但这年他被罢免,虽然万户职位由其弟严忠范继承,但仍给了李璮巨大震撼,他颇有唇亡齿寒之感,认为朝廷是要削藩的节奏。于是李璮开始活跃起来,四处串联,密谋造反。同年冬,阿里不哥占据和林造反,忽必烈将蒙汉军主力北调,中原权力出现真空,李璮遂加紧密谋。

元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军

四、李璮之乱

中统三年初,他秘密接回被当作人质的爱子李彦简,又联络南宋。至同年二月三日,李璮正式反元,发布讨虏檄文,杀蒙古镇守军,打开府库犒赏军士,占领济南,并要求南宋出兵配合。

当时的南宋执政宰相贾似道对李璮之事十分慎重。贾似道提出,只有李璮归还曾经侵占的南宋涟水、海州,才能得到朝廷支援。李璮对宋朝的要求一概允准,他献出了涟水、海州并向宋朝纳贡,所以宋朝封他为“特授李璮保信武宁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等路军马、齐郡王”,追赐李璮义父李全官爵。

攻打南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打南宋

忽必烈听闻李璮造反,震怒不已,并调集蒙汉军南下。随即李璮在济南遭到十几路元军围攻,被困死在济南城。而南宋淮西军将夏贵则趁机北上策应,占领七州四县之地,但这并不能真正救援李璮。李璮逐渐陷入绝境,他的部下每日都有投降者。至七月二十,李璮吩咐部下各自逃命,自己则杀死妻妾,欲投水而死,却被元军俘虏。元军统帅令“黄眼回回砍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至此,历时半年,震动华北的李璮之乱终于结束。

镇压李璮,忽必烈调集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的所有军队,占全部元军的十分之七,其规模和人数远超镇压阿里不哥之乱。可见忽必烈对李璮的重视。

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军

文史君说

李璮反蒙,后代曾予以同情,尤其是他在接受审讯时,那义正词严的表现,李璮不提自己造反的野心,只提华夷之辨。但今天研究认为,李璮是投机者,他造反不是出于民族情感,只是因为利益受损,所以才反元。他曾受蒙古礼遇,却依旧造反,使得元朝统治者再不信任汉人,给元代民族关系造成了重大恶劣影响。

参考文献

袁忠岩:《李璮兵变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